汽车圈这几年动静挺大的,尤其是增程式技术这个话题,突然从冷板凳上蹦起来,成了大小车企都要抢的“头牌”。你要是回头看看前几年,谁能想到这帮合资牌子会转身冲着增程跑?以前还嫌弃得要命,结果现在跳得最欢的就是他们,真是世事难料。
咱们不妨问问,这事儿为啥会突然这么火?合资品牌怎么就转念了?这是不是说“增程”真的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其实合资车企,尤其大牌那些,往年拍胸脯的都是油车,车圈里的地位就是靠着油车打出来的。但最近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力,纯电、插混横着走,合资车企都蒙了,眼看着自己市场份额半年掉得比头发还快。以前合资在中国那是“天王老子”,现在乘联会一报数据,好嘛,份额直线缩水,颜面挡不住了。
说白了,他们原本想着一步到位越过混动,直接推纯电车,结果做出来的产品远看是电车,近看不像那么回事儿,销量没几台,没人买账。所以现在合资厂牌不装了,想明白了,开始学自主品牌那套增程式了。
你问为什么转变得这么快?归根结底还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合资品牌的电动化没拿出“拳头产品”,要在混动市场杀回来,增程自然是个捷径。这门技术经验证有效,去年到今年,增程销量一直在暴涨。理想L、问界、零跑这些成了新网红,专门收割那些既要电的爽又怕充电麻烦的“精明用户”。
再看合资厂技术路线,真正花钱的不是增程,复杂的是多挡串并联混动,那玩意又贵又难,国内就比亚迪、吉利、长城这种老大能玩。合资厂靠多年发动机积淀,来做单纯负责发电的内燃机,门槛低、见效快。与此同时,电池、电驱部分直接用国内成熟供应链,成本低、省心,选增程也顺理成章。
但这里有个值得琢磨的问题,合资品牌抱团玩增程,能不能踢开自主厂,把自己重新捧回头牌?说实话,很多人对合资技术有信心,确实他们发动机、机械做得不错,比如宝马、大众那些,技术底子扎实,内燃机又省油又耐用。但增程是个啥?开起来像电车,发电机藏里边,发动机主要是当“发电宝”。这套系统合资不陌生,甚至当年宝马i3、雪佛兰Volt已经混过增程这水,技术早抄了几圈。
现在来中国玩增程,核心难题不是讲过的那套机电混合,更不是想做就做、说做就做这么简单,而是如何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你的产品掏钱。这几年中国消费者买增程,看中的未必是发动机多牛逼,更多是智能化、人机交互、辅助驾驶这些“玄学”。理想敢打家用,全家都能用;问界凶智能,搭华为生态;零跑更狠,靠价格一顿操作,砍到骨头里,市面杀不动的价格战。合资车就算技术跟着国内磨合,怎么在这一堆“打法”里杀出圈?你光堆技术,人家都追生活体验去了,气氛不一样了。
反过来说,合资牌子成群结队发力增程,但增程真是个长远方案吗?不少人觉得这是个过渡,目标还是纯电。现在主流说法是,增程式这玩意适合大空间、SUV类车型,电池容量大,跑得远。大众全球CEO就讲过,这方案就该留给大车,小车还是老老实实纯电最合适。用需求反推技术路线,这路就窄着走了。
咱们就想一想,增程真的那么好用吗?省油其一,补能无忧其二,电驱带来的顺滑感又快又安静。但缺点也不能瞎想,尤其在高速上猛踩,增程系统的效率和性能确实比不过多挡混动和强动力纯电。还一个,电池成本高,小型车玩不起,导致价格始终偏高。
“增程到底是不是未来主流?”这个疑问很扎心,现在市场在变,车企跟着变,用户需求也在变。中国特殊的用车环境,高速多、人口密度大,理论上给了增程一条路,但硬要说能走多久,现在谁都没谱。这里有个大背景,中国搞“双碳”政策,增程高效、低排放,算是符合大方向。有专家说将来增程能用绿色燃料,比如甲醇、乙醇,甚至有可能完全脱离汽油,这想法很美好。
但也得考虑,科技进步不是讲故事,那么多公司扎堆突破固态电池,要是几年后纯电续航能上千公里,补能如同加油一样快,那增程的优势就被蚕食得差不多了。到时候,用户是不是会选回纯电?合资厂又怎办?很难说。
另一关键就是中国基础设施的普及进度,充电桩密不密,看哪个城市都不一样。要是哪天充电像买菜这么简单,增程的尴尬期就来了。车企也不会傻站着不变,技术和产品更新迭代太快了,永远没有“最优方案”,只有“最现用的方案”。
目前合资品牌集体扎增程,是应对市场压力的一个权宜之计,不见得是真心拥抱。乍看是战略转型,实际是被逼着挤到新能源大军里,逼自己找个新活口。想通过增程快速翻身,难度一点不小。一来竞争激烈,自主品牌已经把体验、价格、配置琢磨得炉火纯青,二来用户对合资的期待已不如往昔。你要是还只会拿机械和技术吓唬人,那是跟不上潮流了。
最后,咱们别忘了一点,不论增程火不火,始终都是市场驱动的选择,不是谁说了算。合资车不愿被淘汰,只有跟着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走。这波技术变迁,说穿了,是各方比拼适应力和反应速度。合资要活得好,靠的不光是技术积淀,更是产品力和诚意,用户一句“用起来爽”比什么都强。
增程是不是合资品牌的救命稻草?现在看,也许是,但肯定不是永远的。等到下一个技术浪潮来临,谁跑得快、谁敢下本,谁会做用户的朋友,谁才能活下来。这才是真正值得琢磨和较量的地方。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