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起途岳7年来在市场上的表现,我倒是感觉挺像某些老店稳得住的样子。去年8月,途岳家族单月卖了将近1.4万(估算,样本少),在合资紧凑型SUV里算是个不错的成绩。这款车在我身边也算口碑口碑,特别是年轻爸爸妈妈们,挤在家门口要求换车,第一反应几乎都是是不是途岳?。大概是它一直强调硬核的德系品质,时尚的外观,还有那点实实在在的配置,特別吸引人。
我记得上次跟一位修理工聊天,他摇头笑:你一般开个一年多会发现,途岳这套路其实挺稳的。那话的意思就是说,买完后,折腾很少,耐用程度还行。这让我联想到市场上不是没有比途岳便宜的SUV,但能像它这样,硬硬的就算遇到修理,也能安心用几年,油耗控制得还不错(这段先按下不表),真得算一种稳。
说到油耗,途岳搭载的那个EA211 1.5T EVO II发动机,据我感受,WLTC综合工况油耗大概在5.7升左右(估算/体感),比我朋友那辆国产品牌的同价位车型还要省点油。你没有发现一件事吗?在城市里堵得像沙丁鱼罐头快炸了,但开途岳都想,小油耗还能省点钱,算下来百公里大概也就3块不到(临场小计算,这要看驾驶惯和路况)。你说,这种省心是不是也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前阵子我翻了下车友的相册,看到一张照片:车门边的小饰条上有点磨损,平常没注意,但说实话也挺得起德系这三个字。那耐久性其实很重要,我试过很神奇的事情。一次,一家人出去旅游,天还在飘毛毛细雨,一辆途岳停在泥土边,看起来就一副硬汉样子。旁边有个新款的小SUV,车漆上有点划痕。那一瞬,我突然想到,硬汉的车是不是应该更抗划?换句话说,材料和工艺的差异,实际上影响了开个几年后修修补补的成本。
讲到这,我有一个疑问:途岳的安全配置,难道就只在安全带+气囊这块?其实不然,作为一款从研发角度来说,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似乎更像是在养娃——一天天叮咚叮咚变成熟。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最新版的途岳配了个全景天窗,我这次试驾时,看着那大块玻璃,心想:这对家庭来说,应该挺有仪式感。但我常自嘲:用大天窗的车,夏天把夏日黏贴的蚊子带进车内,是不是也得提前备点灭蚊贴?
再说回配置升级,有次朋友问我:新款是不是又贵了?我心一横,就去看了售价,全系限时7.99万起,还算挺给力的。其实我觉得,像26款新增的1.5L锐享版,它用摇号买车易得梦幻配,就是用高性价比打市场。外观加了点运动元素——比如那酷黑运动套件,看得我都想试试跑个赛道(当然不可能),内饰升级的空间也明显,内空间变得更大气,那个中控台尺寸拉大点,瞬间觉得像是在玩升级版的模拟驾驶游戏。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简单记了个座椅加大符合家庭多需求,尤其是皮革运动一体座椅这种 ,都让人怀疑是不是走向了某种豪华套路。——(这段先按下不表)——可惜,国内不少人买车,还是在乎加配置不加价,你说,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我有时候想:买车除了秀外观,最实在的还是实用配备。比如那超纤皮的多功能方向盘,实操中倒是比较喜欢,手感还算顺滑。
它的安全配置,虽说可能不像豪华品牌那么复杂,但我觉得稳就够用了。主动刹车+盲区监测,就像是家里那位总在提醒你别闯红灯。这个级别的车,配上一点驾驶辅助技术,安全感就多了五成。个人觉得德国工艺靠谱,得了,这点,途岳或许还能再更智能点。
说到这里,忽然想到:我没细想过,为什么在国内中高端SUV里,途岳总是那么低调地炸裂。没办法,市场中的硬核实力派太少了。你经常会觉得,某个品牌热卖,是因为广告铺得厚,还是实在用得住?
最后我忍不住多问一句:什么时候,汽车能像厨房里的煤气灶一样,用起来就不想家了——简单,耐用,随时能用得好?开这些车,最反感的就是真正嫌麻烦。维修、保养总是在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的摇摆中徘徊。
我相信厂家也清楚:细节才能决定长远。那一块触摸的细节,是硬件的功底。按下一次门把手,能感觉到那个回弹的弹簧是不是耐磨。你说,是不是很多问题,都能用心点解决掉?可我却从未真正想过,买车,不就是把细节揉碎在日常中,逐渐变惯的事么。用心体验后,突然想:你觉得,那个一直在河边的小瓢虫,什么时候会飞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