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汽车市场比宋小宝的段子还精彩。你现在家用车里谁不是三排七座恨不得能装下半个班级?可说起MPV,第三排能不能用,怎么用,谁敢拍胸脯?偏偏比亚迪这两年又整了个“新选手”——比亚迪夏。网上一片“要成小D9”的呼声,现实却啪啪打脸。数据面前不说谎,8月销量勉强破千,这怎么有点像“满汉全席”,结果上桌只来盘拍黄瓜?这才是真正的“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瘦到刮风都能刮倒”。这辆被寄予厚望的家用MPV,到底为啥暴露出“销售大滑坡”?咱们今天就唠唠——比亚迪夏这颗“明日之星”,是咋一步步滑进瓶颈里的。
先给大家摆一道灵魂命题20万出头,你选啥车?别跟我说钱不是问题,现实里满大街都是“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家用买车,横竖绕不开空间、配置和价钱。比亚迪看得明白,腾势D9打高端,夏覆盖中级市场,定位主打20—30万,逻辑没毛病。本以为推出新MPV能照抄腾势D9的剧本,谁知演着演着就成了“自来水公司搞饥荒”——水流越来越细。刚上市一顿火爆,月销三四千台,一看挺好。可惜风头过了,销量就跟凉皮摊的顾客一样,人越来越少,还全靠补贴在撑场面。
讲真,比亚迪夏定价那叫一个谜。标价脑子里头是咱们老百姓的咸菜缸,越捞越“兴奋”。24.98-30.98万,看着就吓唬人,中低配配置还不够唬人,真要掏钱谁还不是精打细算的主儿?想当初家里买个沙发还得比价三回呢。这定价方式,活脱脱把一大波用户拦在门外。偏偏腾势D9和赛那在人气榜上一个赛一个出类拔萃。你夏再抠抠搜搜降价,落地二十万,依旧打不进去老百姓的心坎儿。
咱先从“用户画像”扒一扒。买MPV的大多是拖家带口的大哥大嫂,预算绷得紧,空间要大,安全省油还得面子。二十万要啥自行车?可又想面子和里子都沾点,最后选来选去,MPV成了小康家庭“家庭梦”的象征。以我身边小刘为例,三娃政策还没推,他就拉着老丈人看MPV,直呼“以后开着夏接送娃,气派!”一打听价钱,直接吓得红烧肉没了滋味。网友的讨论区也热闹“腾势D9高攀不起,夏看着合适,一出手配置低价还高,心里拔凉”。常有买SUV的摇摆户,一看MPV空间不错,预算卡死,还得再砍一刀讲价,比亚迪夏降到20万以内才算“良心价”。
厂家这头呢,一边降价一边搞补贴,插混动力门槛低,体型不小,样子说得过去,轴距3045毫米也算扎实。但憋气的地方是,配置一到低配就没诚意。讲真,你要让消费者觉得“买了捡便宜”,而不是“被迫将就”。再一对比竞品,GL8、赛那甚至传祺M8,都在某些点上拉满性价比。比亚迪夏既不像腾势D9那么豪横,又不如竞争对手亲民,这就有点骑驴找马——高不成低不就。
风风火火的比亚迪夏,本来被寄予厚望,可惜5月之后,销量一路走低,8月更是直接跌到1400多台。表面看着,厂家一边降价一边补贴,市场反应也不算太差。可背后水流湍急,用户心里其实都打鼓。为啥?市面MPV太卷,GL8、传祺、赛那各显神通,你比来比去谁都不傻。“买菜式降价”不是长久之计,降到地板价,就怕“人买你为便宜,心里还是没看上你”。这年头大家都练成了识货精,配置不上档次,续航没有亮点,轴距刚刚够用,一摆到阳光下全是平庸之处。你说中配卖得人心肝颤抖,低配想象自己很强大,那消费者只会说还不如多忍两年直接买腾势D9,干嘛花冤枉钱?
反对的声音也来了。有人说“夏啊就是个水桶房,啥都能装,就是没啥亮点。”还有批评者讲得直白“现在全家里头越来越多高大上的选择,大家都挑大梁。腾势D9、赛那,甚至奥德赛,哪个不是油电混合、操作顺溜、配置拉满?”市面上那么多对手,价格还普遍下探,比亚迪夏怎能不吃点苦头?有人甚至调侃“夏卖的不是MPV,是比亚迪的野心,可惜野心过头变成了浮云。”
你以为故事到这就要谢幕了?才不是。到了8月,比亚迪夏销量再创新低,厂家也开始玩花活。优惠一波接一波,补贴政府搭台,部分地区直接破价20万以内。厂商喊着“性价比加磅”,可消费者却学聪明了。谁没摸清套路?就等着出荣耀版、冠军版,降到20万以下再说。市场瞬间变成“买定离手不玩了”的赌桌。
这时,还真有一个隐藏“大杀器”浮出水面比亚迪其实还没下真狠手,夏荣耀版要是真敢直接干到19.98万落地,估计邻居都来围观,销量绝对起飞。但问题来了,如果直接血拼价格,品牌力会不会被稀释?用户会不会觉得“买早了亏了两万”?厂家的两难处境暴露无遗。降价卷配置,套路毕竟玩不转两手抓两手都硬,口碑和销量很可能都吃亏。更吊诡的是,夏明明改良点轴距、把电池统一成36.6千瓦时,配置再充实点,绝对就能吊打一票对手。现在呢?该舍不舍,成了拦路虎。
买车这茬事其实和买房一个道理。有的人“追涨杀跌”,有的人等抄底,厂商和消费者就像拔河一样。你拉高售价,人一哄而散;你放低底价,又怕砸了牌子苦了经销商。比亚迪夏的真正挑战,不是销量短暂起落,而是如何抓住“平价真刚需”的心。单就体型、三电、底盘配置来真要20万以内,绝对有得打。但现在就一副“我很强但不给你最强”的架势,看着心痒痒,可惜总差点火候。
风声一轮又一轮过去,比亚迪夏看着像逐渐冷却的热油锅,表面平静下来了,实则锅底“糊糊”越来越重。降价趋势虽然稳定,但用户需求更挑剔你不能光说价格亲民,配置得跟上!20万落地,哥几个谁还不想要全景天窗、自动驾驶、皮质座椅、电动侧滑门?现实尴尬在于,夏的低配版不是让人感觉物美价廉,反而像在考验消费者的底线。社交平台上,等降价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都憋着“反正不急,降到荣耀版我再拍案。”
还有更辣眼睛的事实比亚迪夏轴距3045毫米,对头GL8早已经3088,腾势D9更是“3米1大长腿”。MPV最讲究后排空间,孩子要翻跟头,大人要伸懒腰,轴距就是硬扎扎的“底气”。不光空间,续航也是软肋。全系都顶到36.6kWh电池那才是福音,可现在有的只有20多,假装够用,不敢放开手脚跑长途。底盘用料不输腾势,调校、驾驶还成,这也只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消费者接受不了的还有个心结老早下订的车主,等着等着发现车价一降再降,心里阴影面积绝对能铺一层地毯。那还买早的图个啥?经销商也苦,一边是囤货压力,一边是利润空间缩水。结果就是,外头“看热闹”,里头“难受”,厂家跟消费者斗心眼,到头来两败俱伤。更大的麻烦是,大家对比亚迪的期望值太高了,比亚迪夏要么打出新性价比,要么只能当个“销量补丁”,始终成不了台面上的主角。
咱们打个比方,比亚迪夏这局,像不像饭店出了一道“招牌新菜”,结果食材和调味都中规中矩,就是贵了点还不够分量。外头广告打得山响,真上桌大家一吃嗯,还行,但不够惊艳。这会儿有人就说了“得了吧,这不就是个‘将就’吗?一线品牌就这么点诚意?”要我说,比亚迪夏若能把自己放得再低点,补贴再实诚点,该给的配置全都拉满,老百姓买账那是分分钟的事儿。但现在这打法,说不上小气说不上大方,只能说“还没入味儿”,让人反倒悬着劲儿。
不过话得说回来,现在市场太卷了,光靠降价、靠政策补贴远不是王道。百姓买车讲究的无非是你得“务实”,别光搞花活;你得“高性价比”,别装大牌子;你得“让利到底”,别玩虚头巴脑。毕竟咱老百姓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夏这盘棋要想下活了,干脆别藏着掖着,直接整明白,浩浩荡荡奔着20万内去,真的销量分分钟给你干出来,不信走着瞧。
那么问题来了,各位“家有一老小有三宝”,你们觉得比亚迪夏要是挂个“冠军版”“荣耀版”直接20万以内上市,真能翻身做主、打遍天下无敌手?还是说,这年头车市太卷,不管你怎么降价,老百姓还是买贵的、选老牌子?降价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饮鸩止渴”?来,留言聊聊,看你站哪一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