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坐发小的奔驰,想帮他挪下车,手在中控挡杆区摸了半天没找到——直到他笑着伸手拨了下方向盘后面的拨杆,我才懵圈:“原来这玩意儿也能挂挡?”后来才知道,这叫怀档。

现在路上带怀档的车越来越多,上到百万的奔驰S级,下到十几万的比亚迪海豚都在用。它为啥能跨价位圈粉?今天就用咱开车人的实在话,聊聊怀档的来龙去脉,帮你搞懂这东西到底值不值得选。
先掰扯:怀档不是新能源车“发明”的,比爷爷辈的车还老
很多人以为怀档是电车的新设计,其实它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了。那时候汽车刚普及,工程师琢磨着:司机换挡时手总离开方向盘,又麻烦又不安全,要是把挡杆装在方向盘下方——也就是开车时手自然放的“怀里”位置,是不是更方便?

而且那时候的车空间小,把挡杆挪到这,中控和座椅中间的地方就能腾出来放东西。后来自动挡普及,地档(中控挡杆)因为一看就懂、一挂就会,慢慢成了主流,怀档就剩些美式老车和奔驰还在用。直到新能源车出来,要装大中控屏、要在地台留储物格,怀档这才又翻红,成了不少电车的“标配”。
怀档的“真香瞬间”:这3个好处,用了就离不开
1. 中控能塞下“小仓库”,杂物党狂喜
没有地档杆占地方,中控下方的空间彻底解放了。我邻居买的比亚迪,那地方装了无线充电板,还能塞下保温杯和抽纸;我见过有人在特斯拉的储物格里放折叠伞,甚至小零食——对于咱们这种开车爱带一堆东西的人来说,这空间简直是“救命”。

2. 换挡不用低头,堵车时太省心
怀档的拨杆就在方向盘后,挂D挡、R挡时手不用离开方向盘,眼睛也不用盯着挡杆找位置。上次我开发小的奔驰去市中心,堵车时频繁切换前进后退,不用像开自己的地档车那样,手伸来伸去还得低头看,心里踏实多了。尤其新手,少一次低头,就少一分危险。
3. 副驾再也不会“误碰挡杆”
坐地挡车时,副驾递水、拿东西不小心碰到挡杆的尴尬,怀挡车完全没有。而且现在的怀档都有“防瞎掰”设计,比如奔驰的怀档,得往下按才能挂R挡,我家刚拿驾照的表妹开,也没出现过挂错档的情况。
别光说优点!怀档这2个“坑”,你也得知道
1. 刚上手像“开公交车”,得适应一周
习惯了地档的人,第一次开怀档准手忙脚乱。我第一次开发小的车,想挂D挡却拨到了雨刮器,雨刷“啪嗒”一下刮起来,尴尬得我脸都红了;后来调雨刮,又差点摸到挡杆——发小说他刚买车时,也足足适应了一周才不“手忙脚乱”。

2. 真坏了修起来可能贵点,但一般不坏
怀档的拨杆跟方向盘、转向柱连在一起,真出故障了,修的时候要拆的零件比地档多,师傅说工时费可能会贵些。不过我问了几个开怀档车的朋友,都说开了三五年,除了正常保养,没出过挡杆故障——现在技术成熟了,只要不撞着,基本不用操心这个。
最后说句实在话:怀档到底适合谁?
如果你天天在市区堵车,换挡频繁,怀档的便捷性能让你少糟心;如果你跟我一样,开车爱带一堆杂物,想让中控多些储物空间,怀档的优势也很明显。
但要是刚拿驾照的纯新手,或者开了十几年地档、习惯“一挂到底”的老司机,可能得花几天适应。毕竟选档杆就像选鞋子,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合不合自己的手。
你第一次开怀档车时闹过笑话吗?是觉得顺手,还是觉得别扭?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