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再放大招,也不能说完全出乎意料。一直以来,特斯拉的续航都是一大卖点,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长续航版本几乎买的人都不少。突然推出这个后轮驱动长续航版Y,价格比标续多了2.5万,真心让人琢磨。
我记得去年底,我有个朋友想买Model Y,他其实最关心续航和性价比。那会儿,标准续航已经能跑到480公里左右,但价格就比其他同级车高了点。现在官方数据说新的长续能到578公里?听着挺诱人,但实际会怎么样,再考虑一些实际用车场景。
这个后轮驱动长续的核心其实还是三元锂电池,技术其实也没有特别颠覆传统,可能是电池密度有所提升。比起以前的4680,那些做法都差不多,反正电池容纳进去,容量多,续航自然长。只是这个续航能多出140公里,是不是纯算法调校,还是实在涨了点电池容量?我觉得可能主要还在于优化能耗和重心。毕竟少了四轮电机,整个能耗可能更低。
我一直觉得,续航再高,也不能只看数字。你会不会觉得,比如城市和高速的实际续航差别挺大的?我听过一个售后师傅说,官方数据在冬天是打9折左右的。你在北方零下十几度,能跑到里面的确很吃亏。那这个新版本也得打个折再看。
而且,价格上比标续贵2.5万,这段我得跳出来说——这其实挺有趣。本身这个差价,能在别家车里换到配置或者其它东西,比如更舒适的座椅,一点点的辅助功能,或者更快的充电能力。结果特斯拉把它作为纯续航的升级,这让我觉得,很多用户买车也是个折中。
我还在想,除了续航和价格,驱动形式是不是也在变,毕竟后驱的表现和四驱差别还挺大。尤其是在冬季,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四驱的稳定性和牵引力就像是以防万一的保险。这个新长续版主要还是后驱,实际上用在城市,偶尔也开到郊区,能跑够用,但真要碰上泥泞雪地,可能还得考虑四驱。
说到这里,其实我一直有点好奇,特斯拉为何坚持后驱长续这么久?为什么不把它作为普通的基础版本?难不成是因为成本?还是他们认定城市用户多,后驱就够?我估计可能也有一部分赌市场的意思,把高续航能力作为卖点,吸引那些要跑得远的用户。
回到我自己的用车体验——去年我试过一辆Model 3后驱,城市开挺省心,电池滤波器很不错。刚才我还翻了下最近的笔记,看到某个车主留言说,续航长的其实也挺累的,毕竟充电要看时间。这个问题不知道算不算新问题,但我觉得,只是在续航线上拼价格,未必是最好的方式。
话说回来,特斯拉这个操作其实也挺有趣的。你会发现,卖东西,尤其是汽车,真的很讲策略。你可以用价格拉开差距,但同时在续航上制造差异化。像这种多一个版本的出现,部分人会觉得这更适合我,但也有可能有人会觉得:多花2.5万,真的是值得吗?
有没有考虑到的是,这个新版本可能还带一些未来的潜在调校空间?毕竟电池是个敏感点,未来如果技术再提升,轻松可以再升级续航能力。以前我看过,特斯拉经常会通过OTA推升级,续航和性能都能调。这个长续版是不是也是,现在用的基础配置,未来还可以更长?这就是一种硬件+软件的策略。
问题来了——你觉得呢?这个长续航好价,值得买么?还是说临近过冬,还是得等点实测?我自己估算,按照目前的设计,如果真按照官方数据,使用场景在城市、中短途差不多都够用了。可如果你经常跑高速,尤其在冷天,那续航就可能缩水10%-20%,这不算小。
讲真,我对这次特斯拉的动作还挺感兴趣的,毕竟它还是行业领头羊之一,但新车的细节和实际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唯一我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如何,续航还能继续拉长,市场上车主心里都能静一静——还得看我怎么用,又是不是纯高速跑远的那种用户。
嗯……升级这个问题,还得看个体需求。反正我自己想到这事,就觉得,还是得多看一看自己到底用车的场景,对比一下同价位其他车的优势。终归,续航提升不能只靠数字炫耀,实操的差别才是硬道理。
【对了,你觉得,一台车除了续航,最应该关注哪些细节?】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