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总有粉丝问:“吉利是把沃尔沃收购了吗?”“买十万级吉利,真能用上沃尔沃技术?”作为深耕汽车圈的博主,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家捋清楚这对“国产巨头+豪华品牌”的组合,从收购到共赢的门道全说明白,买车不踩认知坑。
一、十年前的“逆袭收购”:18亿美元买下豪华品牌
要讲清两者关系,得从2010年那场震惊汽车圈的收购说起。当时的吉利还是国产车企里的“后起之秀”,而沃尔沃已是有近百年历史的瑞典豪华品牌,曾隶属福特集团但连年亏损。谁也没想到,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
这桩交易在当时被不少人唱衰,觉得“草根娶公主”难以长久——毕竟两者品牌定位、技术积累差距悬殊。但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定下了一个关键策略:“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让沃尔沃保持独立运营,保留其瑞典研发团队和生产体系,这为后来的双赢埋下了伏笔。
二、核心关系:不是“吞并”,是“独立+协同”
很多人误以为吉利收购后就把沃尔沃“消化”了,其实两者是“控股股东与独立子品牌”的关系。简单说,吉利是沃尔沃的最大老板(截至2024年持股78.65%),但沃尔沃在研发、生产、品牌运营上仍有自主权。
这种“独立又协同”的模式很聪明:一方面,沃尔沃不用受吉利品牌定位的束缚,继续主打豪华市场;另一方面,双方能在技术、供应链上互通有无。比如共同研发的CMA架构,既用在沃尔沃XC40、S60上,也支撑了吉利星越L、领克等车型,实现了技术共享降成本。2021年沃尔沃在瑞典上市,进一步优化了股权结构,也证明了这种模式的成功。
三、双赢格局:吉利变强,沃尔沃扭亏为盈
如今回头看,这场收购堪称“双向奔赴”。对沃尔沃来说,被吉利收购后彻底摆脱了亏损困境:2023年财报显示其全球销量稳步增长,10月全球销量同比增长3%,中国市场更是成为重要增长引擎。独立运营的自由度,加上吉利在供应链和新兴市场的支持,让这个老豪华品牌重获活力。
对吉利而言,收获更是肉眼可见。最直接的是技术升级,沃尔沃的安全技术、发动机技术通过协同研发反哺吉利,让吉利车型的安全配置和性能大幅提升,摆脱了“低端”标签。2024年10月吉利销量突破3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增长54.1%,这背后离不开沃尔沃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协同。更重要的是,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搭建了全球化布局,旗下拥有极氪、领克、路特斯等多个品牌,成了真正的跨国车企。
四、买车必看:吉利真能用上沃尔沃技术吗?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答案是“分车型看”。首先,高端系列肯定有:比如领克品牌是双方合资打造,从平台到安全配置都深度共享沃尔沃技术;吉利的星越L、极氪001等中高端车型,也直接采用了CMA架构和沃尔沃同款安全系统。
但十万级的入门吉利车型,更多是借鉴沃尔沃的技术标准而非直接使用核心部件,毕竟成本摆在那。不过即便如此,这些车型的安全设计理念也受沃尔沃影响,比如车身结构强度、安全气囊配置等,比同价位竞品更扎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