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说,这隐藏式门把手是电车专利,这话我有点儿偏激了,后来反思了一下,有些燃油车也用了类似设计,但电动车普及后,这玩意真正成了主流标配。我自己是年前刚接触这东西,第一次摸到电车,就懵了——门把手在哪?用什么力度?我硬是按错三次才打开,那感觉像被车门坑了。
上周同事田哥也吐槽说,刚买的某电动SUV,车里兜了一圈转不过身儿,紧急情况下要开门简直比解谜游戏难多了。田哥还开玩笑:我都有点怀疑,车厂是不是故意搞这个隐藏手柄,逼着大家买破窗锤。说实话,我理解这种求美观的设计,但安全感确实欠缺。万一撞没撞清楚,人被困门内,外头人也摸不着门把,现场愣是得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
有人说,这是技术进步,电车设计里无握手风格的象征,是为了提高空气动力学,增续航里程。嗯,这个说法我认可一部分,毕竟,隐藏把手带来的风阻小,对电动车续航确实有帮助,听说能省3%-5%的电量(样本不到量化,只是大致体验),短途里不太明显,但对长途跑会有差别。
但我还没听过厂商给出,关键时刻处理上的应急预案。记得夏天那会儿,修理工小李跟我聊起,说他修过几台,碰到客户投诉打不开门,一半是因为客户自己不会用,一半是因为把手被灰尘卡住。这细节如果算上,确实不怎么友好。
说到这里,我得提个小插曲。几天前和小米的销售小王通话,聊到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他那边一脸无所谓态度,甚至抛出疑问:你咋就这么不喜欢隐藏把手?现在车刚停下,车窗自动降下这个反而更不靠谱。然后我试图理清楚当时成都那辆车的事故状况——20几秒的高速刹停,司机酒驾,是,但不能忽略的是,车窗没降下来,门根本打不开。
我私以为,这其中反映的是当前电动车设计里的一个硬伤:软件与硬件的硬配合,如果程序有问题,本该人性化的功能反而成了毒药。哪个厂家没碰过车载软件升级引发小故障?但用到安全相关部件上,惨剧就来了。强化电车的研发流程,这里得优先处理。
我刚才说隐藏门把手反人类安全设计,实际上,问界这车型的门把手设计倒是让我改观了不少。说实在,同行小赵上周刚换了辆问界,用了几天,他特意强调:你们这些燃油老哥别老喷,像问界把手用的是弹出式,按就弹出,不用费劲愣是找不着,实操感远比单纯‘隐藏’设计靠谱。那感觉跟上一代奔驰S级用的弹簧把手有点类似,直观且快速。
这就让我联想到,不同品牌对隐藏门把手的态度差异巨大,甚至是产品调性与用户体验的一种体现。别看车价差不多,30万上下,实际用车体验差距能大得让人质疑营销的有效性。电车厂商推崇的极致空气动力学和爆表续航数字,有时候就是靠这些小细节来砸的。
顺便说句,我自己家里没多钱,也没想过买什么高端电车,最近考虑换辆紧凑型SUV,油车还是电车纠结中,主要还是这些人机交互体验和紧急安全设计的东西,让我难下决心。朋友小郑告诉我:你要买电车,先得会用App、认得绿牌,不能光看外观和配置,毕竟不小心遇个事故,门打不开,能救多少命?这话挺扎心。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相册,记录了好几次各种品牌车型门把手的实拍。小细节,比如很多车门边缘垫得不是普通胶条,而是专门的防尘密封圈。可是这些细节在紧急时刻根本帮不上忙,万一碰撞变形,防护圈没了门依旧不开。也很难真靠破窗锤来解决,因为大多数车主压根儿没准备,更别提练怎么破窗逃生。
看样子,这一块的用户教育还有很长路要走,光靠技术改良不够。难不成以后电车得标配破窗锤和一张操作流程卡?说起来怪尴尬的。
说回车企对隐藏把手的执迷,有点像是当年手机厂商拼命压缩边框,却忽略了盲点和误触带来的不便。这个设计挑战,在供应链管理和研发流程中也不容易解决。你想啊,供应链里一环送错配件,或者表面涂层厚度一毫米超标,就可能造成把手卡顿。这层关系,好比炒菜时调料少放了几克,味道就大不同。车企想提升产品辨识度和美感,不能置安全于不顾。
我也没啥高级建议,大概厂家能否花点心思,设计出既漂亮又实用的门把手,或者在车内外设置更智能的逃生机制?从研发流程角度讲,可能得让设计师、工程师、供应链和售后服务团队坐下来头脑风暴,而不是各自为政。
说到这里,你们觉得一种东西,到了要不要取消的地步,谁来决定?我们消费者喊坚决不买,能否影响车企战略?会不会只是小范围噪音被无视?这让我有点心烦,毕竟买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件大事,门个把手就能让你犹豫不决,真挺煞风景。
想问你们,我自己猜测(没细想过),如果车企把隐藏门把手设计成自动感应开门,取消物理操作,是不是能彻底解决安全隐患?还是又会产生另一堆破绽?这代价和收益如何权衡?(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们遇过隐藏门把手导致的尴尬吗?门打不开,是不是第一个反应就是这车设计真坑?我倒是听过修理工说过一句话:对电车来说,比续航更让人头疼的,是用户的‘开门焦虑’。你信不信?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