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车间角落,这台蒙着层薄灰的黑色奔驰,乍看之下并不起眼。要不是那独特的AMG标识和车尾特殊的铭牌,差点就以为是一台普通的豪华MPV了。旁边一位老师傅见我驻足,笑着搭话:“识货哦?全香港,这台‘猛兽’怕是不超过三辆。”
他口中的“猛兽”,正是霍震霆先生偶尔会驾驶的那台稀罕物——奔驰R63 AMG。这台诞生于2007年的性能巨兽,在看似温顺的七座MPV外壳下,藏着一颗狂野的心。全球限量200台的稀有身份,让它注定不是凡品。
想象一下,一台能轻松塞下全家老小的“奶爸车”,体内却咆哮着一台AMG亲手调校的6.3升V8自然吸气发动机!510匹马力是什么概念?在那个年代,这简直是工程师们“疯狂”的杰作。一脚油门下去,4.6秒就能完成零到百公里加速,比当年以性能著称的保时捷卡宴Turbo S还要快上0.2秒!更夸张的是,这台重达2.3吨的“铁皮盒子”,极速竟能飙到275公里/小时。试问如今哪家车企,还敢造这样一台能载着全家“贴地飞行”的公路怪兽?
它的特别之处,可不仅仅在于狂暴的动力。车尾那个“4MATIC”标识,揭示了它拥有奔驰顶级的全时四驱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稳稳地将这头“蛮牛”摁在路面上,确保雨雪湿滑天气下的安全,工程师们还巧妙地让它能将最多60%的动力分配给后轮。这意味着,这台庞然大物在特定条件下,甚至能带来一丝后驱跑车般的灵动乐趣!在2007年,能把如此强悍的性能、奢华的配置(如当年的稀罕物电吸门、全景天窗)和实用的三排座椅完美融合的,奔驰R63 AMG是独一份。
可惜,当年能欣赏这种极致“矛盾感”的人太少了。高昂的售价和惊人的胃口(油耗),让它仅仅生产了一年便宣告停产。然而,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当年在北美售价约8.5万美元,如今保养得好的低里程极品车,在二手车市场上依然能拍到5万美元左右。相比同年代那些折旧惨烈的豪车,这台稀有的R63 AMG,反而像是一款保值的“理财产品”了。当然,老V8的维护成本和稀缺的配件,让养它成为一项“爱的考验”,但对于真正懂它、爱它的车迷来说,这份独一无二的“孤傲”,正是量产车无法给予的魅力。
说到霍家,他们对车的态度,也如同这台R63 AMG一样,充满了独特的“反差感”。我们印象中的豪门,车库理应停满最新款超跑,车牌动辄上千万。但霍家,尤其是霍启刚和郭晶晶夫妇,却展示了另一种“豪”的方式。
郭晶晶最常用的座驾,是一台低调务实的沃尔沃XC90,内地售价六十多万。这台车挂着两地车牌“JK 2021”,是夫妻俩往返内地与香港的通勤主力。这个车牌暗藏甜蜜玄机:“J”取自郭晶晶的“晶”,“K”是霍启刚英文名Kenneth的缩写,“2021”则是他们幸福的结婚年份。这台车没有专职司机开门,港媒甚至拍到她亲自排队等候自助洗车,十分钟搞定,洒脱自然。
霍启刚在香港的另一台常用车是宾利飞驰,搭载着动力澎湃的W12引擎。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它挂着的车牌——“OLYMPIC1”(奥运第一)。这个意义非凡的车牌,并非天价拍得,而是在2008年仅以3.2万港币投得。更有趣的是,这块车牌并非霍启刚独享,他的父亲霍震霆先生的白色宾利欧陆,挂的也是同一块“OLYMPIC1”车牌!父子俩共用一副珍贵车牌,省下一副车牌费,这份精打细算的务实,在豪门中实属清流。
霍启刚对车的“长情”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他那台2009款的奔驰S65 AMG,落地价高达480万港币,一开就是14年零3个月!里程表定格在27万6千公里,车漆修补过7次。直到去年换宾利飞驰时,这台老伙伴才被直接低调地送去报废,报废单上仅仅写着3000港币。霍震霆先生同样如此,他的奥迪Q7是2010年的“老古董”,至今车况良好。霍家车库并非名车展厅,更像一个讲究实用的工具间。劳斯莱斯幻影只在周末接送长辈时才出动,平日里和工作人员买菜用的大众途锐并排停放。正如香港理工大学调查显示,真正富足的家庭,往往更看重车作为“工具”的本质,而非炫耀的“面子”。
在电动车大行其道的今天,像奔驰R63 AMG这样纯粹依靠大排量自然吸气V8发动机提供“简单粗暴”快乐的机械猛兽,已成绝唱。它代表的那个追求极致性能与独特个性的时代,令人怀念。而霍氏家族在拥有顶级财富的同时,展现出的那份低调、务实、节俭与对物品的珍视,则如同那台R63 AMG尾翼上的“4MATIC”标识一样,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稳定与可靠。这份在浮躁时代里难得的“定力”,或许比任何限量版豪车都更显珍贵,也更值得我们品味。当轰鸣的V8声浪渐行渐远,那份对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才是真正恒久的光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