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现代起亚在全球狂卖800多万辆,稳坐世界第三把交椅。可一到中国市场,加起来才卖出32万辆,市场份额缩水到1%这个数字,连比亚迪单月销量的一半都不到。
时间倒回2016年,韩系车在中国可是另一番光景。北京现代那年卖了114万辆,东风悦达起亚65万辆,加起来逼近180万辆,市场份额高达8.8%。那时候满大街的索纳塔起亚K3,性价比高得让人心动同样配置比德系日系便宜两三万,设计还更时髦。2017年韩系车销量直接掉到150万辆,之后一路下滑,到2024年只剩32万辆。这暴跌速度,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直接把韩系车的饭碗砸了。2024年国产车占了半壁江山,比亚迪一家就卖了300多万辆。以前韩系车引以为傲的“高配低价”,现在国产车玩得更狠。比亚迪秦PLUS月销轻松破3万,比现代伊兰特全年销量还多。
德系日系能稳住阵脚,靠的是几十年积累的本土化功底。大众把MQB平台都搬到中国生产,零部件本地采购,维修保养方便。2024年前十个月大众在中国卖了300多万辆,朗逸累计销量破500万。丰田本田靠着省油耐用的口碑,2024年在华销量接近200万辆。韩系车却始终没搞明白中国消费者要什么。全球市场卖得风生水起的N系列高性能车IONIQ电动车,到了中国要么不引进,要么慢半拍。起亚EV6技术不错,月销却不到5000辆,还赶不上比亚迪宋PLUS的零头。
国产车把成本压到极致比亚迪秦PLUS起售价不到10万,吉利帝豪L混动版12万左右。现代伊兰特燃油版还要12万起,混动版更贵。韩系车零部件依赖进口,成本降不下来,经销商都开始转卖国产新能源车了。
韩国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心里品牌排序是德国>日本>韩国>中国。现在本土品牌强势崛起,韩系车卡在中间最尴尬往上拼不过德日系,往下打不过国产车。2025年一季度起亚靠新款MPV和电动车勉强增长21.8%,但半年总销量才20万辆,大部分还是靠出口代工。
有业内人士直言,韩系车要么彻底转型新能源加大投入,要么干脆把中国工厂当出口基地。汽车市场从来都是适者生存。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教训,给所有外资品牌上了一课不跟着消费者需求变,再牛的全球销量也救不了本地市场的颓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