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用车社又来侃车啦!
今天这事儿,绝对是汽车圈里投下的一颗深水炸弹,震得我虎躯一震!
啥事儿?豪车税的门槛,它...它...它降了!
没错,就是那个让不少人心头一紧的“奢侈品消费税”,以前得是指导价130万以上的座驾才要缴纳,现在呢?
90万!
直接少了40万!
这可不是毛毛雨,晚下手一天,可能真就多出一辆本田飞度的钱!
上周末,我特意跑了趟本地几家豪华品牌授权店,那场面,简直赛过庙会!
销售顾问们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嗓子都快冒烟了。
为啥?
都在抢搭这波政策调整的“末班车”啊!
你想想,好不容易攒了点银子,咬咬牙够着一辆心仪的保时捷Macan,结果一道政令下来,平白无故多出十几万的税费,这谁能痛快?
这十几万,够你把爱车喂饱多少箱98号汽油,够你换一套骚气十足的改色膜,够你升级一套Brembo高性能制动系统了!
所以,这几天,凡是有点购车意向的,都跟蝗虫过境似的往4S店里涌。
签合同的、刷卡的、提现车的,人头攒动,恨不得把展厅的地砖都给踩碎了。
我亲眼瞧见一位老哥,趿拉着人字拖,手里拎着鼓鼓囊囊的现金,直接往销售顾问面前一墩:“就它了!麻溜儿给我办手续!”那架势,生怕慢一秒钟,这钱就长腿跑了。
当然,也有人比较冷静,他们心里盘算:这豪车税门槛一降,莫非预示着进口豪华车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实话说,这些年进口豪华车在国内市场,日子过得并不算滋润。
一方面,自主品牌奋起直追,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配置、性能、设计,简直是脱胎换骨,直接杀入高端市场。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日趋理性,对舶来品的“光环”不再盲目追捧。
你琢磨琢磨,过去开辆BBA,那是身份的象征。
现在呢?
大街上跑的BBA,比共享单车还常见。
反观自主品牌新能源,像蔚来、理想、问界,哪个不是配置爆表,智能化体验直接碾压一众洋品牌?
就拿我前阵子深度体验的一款国产新能源旗舰SUV来说,内饰采用的是触感细腻的Nappa真皮,座椅具备多向调节和按摩功能,抬头显示、自动泊车、空气悬架,一应俱全。
驾驭起来,动力响应迅猛,零百加速轻松突破5秒大关。
更关键的是,价格还比同级别的进口车型实惠不少。
因此,当下购车,真没必要一味迷信“洋货”。
这次豪车税的调整,说白了,就是给进口车又设置了一道关卡。
原本就有些“水土不服”,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还记得几年前,玛莎拉蒂在国内市场风头正劲,加价提车是常态。
如今呢?
为了保住销量,价格一降再降,部分车型甚至跌破了40万大关。
这说明什么?
市场竞争压力山大啊!
而这种压力,恰恰为自主豪华品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我常拿韩国汽车工业做类比,你去首尔街头转转,满眼都是现代、起亚,鲜少能见到欧美品牌的踪影。
原因何在?
固然有民族情结的因素,但更关键的是,现代、起亚的产品力确实过硬,完全能够满足本土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我坚信,未来国内汽车市场也将朝着这个方向演变。
自主品牌,终将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这绝非是空喊口号,而是基于实实在在的实力。
放眼当下,自主品牌在技术层面,无论是发动机、变速箱,还是底盘调校,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设计层面,也越来越贴合国人的审美偏好。
服务层面,更是无可挑剔,各种售后保障、上门维保,让你用车无忧。
与其砸重金为进口车的品牌溢价买单,不如选择一辆性价比更高的自主豪华电动车。
就拿动力电池来说,宁德时代、比亚迪,哪个不是全球翘楚?
电机技术,咱们同样不遑多让。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
诚如《道德经》所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豪车税的调整,看似只是一个细微的政策变动,但其背后,却蕴藏着加速汽车消费市场“自主化”进程的巨大能量。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进口车就彻底失去了生存空间。
毕竟,总有一部分消费者钟情于进口车的品牌底蕴、设计风格、操控乐趣。
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进口车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势必会受到进一步挤压。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现在你手握百万预算,你会选择倾囊购置一辆进口豪华车,还是选择一辆配置登峰造极的自主豪华电动车呢?
说句实在话,这问题挺考验人性的。
有趣的是,我身边不少朋友,曾经都是BBA的死忠粉,现在也开始认真考虑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了。
他们坦言,并非不再热爱BBA,而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力实在太诱人了!
归根结底,购车这件事,切忌人云亦云,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
别盲目追逐品牌,也别被虚无缥缈的情怀所裹挟。
多做功课,多去试驾,找到那辆真正能与你产生共鸣的座驾,才是明智之举!
对了,如果你近期也有置换车辆的打算,不妨去各家4S店走走看看,抓住这波政策调整的“窗口期”。
当然,也别忘了把目光投向自主品牌,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着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