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燃油车销量出炉,飞度暴跌至66名,轩逸反超朗逸夺冠

最近这大半年,不知道您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身边聊起买车这个事儿,风向好像完全变了。

以前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的都是德系车稳重、日系车省油,谁家的发动机技术好,谁家的变速箱更平顺。

可现在,话题往往变成了谁家的电池续航扎实,谁家的大屏幕用着流畅,还有智能驾驶到底靠不靠谱。

2025燃油车销量出炉,飞度暴跌至66名,轩逸反超朗逸夺冠-有驾

这种变化不只是咱们老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聊,实实在在的汽车销量数据,更是把这个趋势清清楚楚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就拿今年前七个月的燃油轿车销售榜单来说,乍一看可能就是一堆数字,但仔细一琢磨,里面藏着的可是一个时代的交替,和无数汽车品牌的起起落落。

咱们先从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甚至有些惋惜的车型说起,那就是本田飞度。

这台车在很多车迷心中,那可是个特殊的存在。

个头不大,空间却被本田的工程师们利用到了极致,那个“魔术座椅”现在提起来都让人津津乐道。

再加上它省油、好开、保值率高,一度是很多年轻人第一台车的首选,甚至出现过加价等车的火爆场面。

然而,就是这么一款曾经的“神车”,在今年前七个月,全国总共才卖出去两千多台,销量排名掉到了六十多名开外。

平均下来,一个月连四百台都卖不到。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现在很多4S店里的飞度,可能真的就像网上说的那样,被放在角落里积灰,销售顾问可能都懒得主动向你推荐了。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它所在的十万左右的价位,出现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纯电动小车。

比如比亚迪海豚、五菱缤果这些车型,它们不仅用车成本极低,每公里电费可能就几分钱,而且在很多大城市还能享受不限行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它们天生就具备电动车安静、提速快的优点,车里的大屏幕、智能语音交互等配置也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胃口。

当消费者可以用差不多的钱,买到一个更省钱、更时髦、体验更好的代步工具时,飞度过去那些引以为傲的优点,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飞度的落寞,其实是整个小型燃油车市场被新能源车釜底抽薪的一个典型代表。

看完了榜单末尾的失意者,我们再把目光投向金字塔的顶端,这里的竞争同样激烈。

2025燃油车销量出炉,飞度暴跌至66名,轩逸反超朗逸夺冠-有驾

常年稳坐销量冠军宝座的大众朗逸,这次被老对手日产轩逸给超了过去。

虽然两款车的销量都达到了惊人的十六万多台,差距非常小,但冠军易主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朗逸作为最早一批研究中国消费者喜好的“特供车”,靠着大众品牌的强大号召力和中庸耐看的设计,可以说是赢了十几年。

但轩逸是怎么实现反超的呢?

靠的就是把“性价比”和“家用”这两个属性做到了极致。

特别是轩逸的经典款,用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满足了绝大多数家庭用户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需求:省油、舒适、空间够用、维修保养便宜。

在当前大家花钱都更加谨慎的大环境下,这种务实的做法显然更能打动消费者。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过去那种“只要挂着大众标就不愁卖”的时代正在过去,人们买车越来越看重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不是单纯为品牌光环买单。

当然,大众的底子还是很厚,像速腾、帕萨特这些车型,依然能卖出十三四万台的好成绩,稳稳地占据着市场头部位置,但那种可以高枕无忧的日子,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

在这份榜单里,最让人感到振奋和欣慰的,莫过于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

在过去,燃油轿车销量榜的前十名,几乎是清一色的合资品牌,国产品牌很难插足。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吉利的星瑞,一款定位紧凑级的家用轿车,凭借着全系标配2.0T发动机这样越级的动力配置,以及宽敞的空间和丰富的配置,硬是在合资品牌防守最严密的阵地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前七个月卖了十一万多台。

星瑞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产品力足够强大,性价比足够突出,中国品牌完全有能力和合资品牌掰手腕。

另一位上榜的“国家队”选手红旗H5,销量也达到了九万多台,表现同样亮眼。

红旗H5的成功,除了产品本身素质过硬之外,更在于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那种大气、庄重的中式设计,在满大街的德系、日系车流中显得格外突出,满足了很多消费者对于个性和文化认同的需求。

星瑞和红旗H5的优异表现,标志着我们的自主品牌,已经从过去只能在SUV或者低端市场寻找机会,真正成长为能够在主流轿车市场与国际巨头正面抗衡的强大力量。

2025燃油车销量出炉,飞度暴跌至66名,轩逸反超朗逸夺冠-有驾

有赢家自然就有失意者。

在这场市场大洗牌中,日子最难过的,反而是那些曾经的“中产家庭标配”。

比如本田雅阁,曾几何常年都是B级车的销量标杆,这次竟然连前十名都没进去。

本田思域,曾经是运动型家轿的代名词,如今七个月的销量也才三万出头,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锐气。

丰田卡罗拉和大众宝来,这两款全球知名的家用车,现在也只能勉强维持在榜单前二十的位置,月均销量跌破了一万台。

为什么这些曾经的明星车型会集体陷入困境?

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面临着来自上下两个方向的夹击。

往下,有像星瑞这样产品力爆棚的国产燃油车抢市场;往上和往旁边,有各种各样的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车在蚕食它们的份额。

这些新能源车不仅在用车成本和智能化体验上优势明显,在性能和舒适性上也往往不落下风。

当消费者发现,花同样的钱甚至更少的钱,可以买到一台加速更快、用车更省、车机更好玩的国产新能源车时,这些传统合资品牌的吸引力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它们的品牌光环和所谓的“可靠性”,在颠覆性的技术变革面前,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说到底,现在汽车市场的核心矛盾,已经不再是燃油车内部的竞争,而是整个燃油车阵营和新能源阵营的全面对抗。

4S店的销售人员对此体会最深,他们普遍反映,现在进店看车的顾客,大部分都会主动询问插电混动或者纯电车型,燃油车的库存压力越来越大。

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对汽车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他们可能不太关心发动机的缸数和变速箱的类型,但却非常在意车里的屏幕尺寸、语音助手的反应速度以及辅助驾驶功能是否好用。

汽车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可移动的智能终端。

在这一点上,传统燃油车确实已经落后了一个身位。

当然,燃油车并不会立刻消失,对于那些经常跑长途、或者对充电便利性有顾虑的消费者来说,燃油车在现阶段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从长远来看,市场的指针已经明确地指向了新能源。

这场深刻的变革,正在重塑整个汽车行业的格局,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变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