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退车潮:高端定位遭质疑

近日,小米汽车高端车型SU7 Ultra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引发了大量车主维权,要求退车。这场风波不仅对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更引发了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的反思。

事件回顾:碳纤维前舱盖争议

小米汽车在宣传SU7 Ultra时,将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吹嘘为“赛车级”配置,声称其可以辅助散热、提升下压力、减重并提高整车性能。然而,首批交付的车辆却让车主们失望了。实测发现,该前舱盖既无法有效导流,也难以产生下压力,内部结构与普通版无异,被指为“最贵”装饰品。

车主们纷纷晒出订单截图,对小米“虚假宣传”进行声讨,并建立退车群,甚至委托律师维权。小米汽车承认前舱盖导流效果“主要服务于造型需求”,同意给未提车用户免费更换铝制盖板,已提车的用户则补偿2万积分(约合2000元商城代金券)。但车主们认为补偿力度不足,要求“退一赔三”。

小米SU7 Ultra退车潮:高端定位遭质疑-有驾

系统更新限制性能

除了碳纤维前舱盖争议,小米汽车还因为系统更新限制车辆性能而遭到车主不满。小米汽车在推送Xiaomi Hyper OS1.7.0车机版本后,新增“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要求用户需在指定赛道圈速达到官方建议成绩,才能解锁1548匹最大马力,否则车辆马力将被“锁至900匹”,且极速模式需等60秒。这一做法被车主视作侵犯了选择权,削弱了产品价值。

小米汽车随后回应,已暂停了本次推送,并表示已升级系统的用户会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新版本开发和测试预计需要4至8周。

事件影响与反思

这场退车风波对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潜在消费者也会对小米汽车的产品产生疑虑。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若小米汽车宣传内容导致消费者误解,则构成虚假宣传,车主可针对前舱盖主张“退一赔三”。维权群内,多名车主已集资聘请律师,计划集体诉讼。

小米SU7 Ultra退车潮:高端定位遭质疑-有驾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的反思。一些车企为了吸引消费者,夸大其词,甚至虚假宣传,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损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此次事件也提醒消费者,购车时要多加谨慎,不要被天花乱坠的宣传所迷惑,要理性消费。

小米汽车的下一步

面对这场风波,小米汽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挽回消费者信任。首先,要真诚地道歉,承认错误,并给予车主合理的补偿。其次,要加强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质量,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最后,要诚信经营,不要夸大其词,虚假宣传,要以诚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结语

小米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后来者,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以诚信为本,以质量取胜。此次退车风波对小米汽车来说是一次教训,也是一次机遇。希望小米汽车能够吸取教训,改进不足,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码大玩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