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力挺!把小米汽车拆成零件成为流量密码,网友:庖丁解牛呢?

花30万买辆新车,一公里不开直接拆成零件? 这听起来像是疯子的行为,却在短视频平台上成了最新的流量密码。 小米创始人雷军竟然给这些“毁车”视频点了赞。

一辆崭新的小米YU7在镜头前被大卸八块,从专业汽车媒体到路边修车店,甚至普通车主都拿起工具加入了这场拆车狂欢。 这些视频流量高得惊人,单条播放量轻松破百万。

在小米汽车之前,很少有人会拍视频把新车拆解到这种程度。

这些拆解者将车辆每一个部件都暴露在镜头下,小到内饰盖板、线束布置,大到电池模块、车身钢材,甚至连焊点数量都要拿着放大镜数清楚。

雷军力挺!把小米汽车拆成零件成为流量密码,网友:庖丁解牛呢?-有驾

专业媒体“易车”的拆解视频显示,小米YU7前防撞梁采用铝合金材质,覆盖率高达74.4%。 A柱使用了2200兆帕超强钢,电池包有14层防护,最外层还有防弹涂层。

这样的细节展示,让消费者第一次能如此清晰地看到汽车的“内在美”。

10月中旬,一辆小米SU7在成都发生事故后出现爆燃,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引发公众对安全性的质疑。

随后,又有车主在新购买的YU7 Pro中发现不明零件,小米工作人员未能给出合理解释。

负面舆情在30天内暴增487%,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突破120亿次。 小米股价出现大幅下滑,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雷军的个人社交账号掉粉数十万。

在这个敏感时刻,雷军出人意料地转发了一条拆解视频,并配文:“我认真看完这个拆解视频,推荐YU7车主们都看看。 也欢迎各位同行和专家指点。 ”

这种开放姿态与大多数车企发生负面舆情时的回避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雷军力挺!把小米汽车拆成零件成为流量密码,网友:庖丁解牛呢?-有驾

拆车视频中展示了一个真实案例:内蒙古赤峰一位车主的小米YU7遭受水泥罐车高速撞击后,乘员舱保持完整,A柱与B柱未出现明显变形,车主安全脱险后购买了第二辆小米汽车。 这个案例成为小米汽车安全性能的有力佐证。

一位博主透露,他把一辆小米SU7拆解后制作了数十期视频,从车头到车灯再到座椅,每个部件都能单独成片。 完好的拆解还能重新组装,车辆基本没有损失,流量却赚得盆满钵满。

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华表示,通过这次全民拆解可以看出该车在各方面都经过了深度验证,“完全经得起‘放大镜考验’”。 这种回应将公众视线从负面舆论引向了技术讨论。

拆解视频的流行反映了汽车内容消费的新趋势。 以往的车评大多聚焦外观、内饰和驾驶体验,现在用户更想了解车辆的制造工艺和安全结构。

雷军力挺!把小米汽车拆成零件成为流量密码,网友:庖丁解牛呢?-有驾

这种“透明化”展示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营销方式。

奇瑞风云T9也曾通过“全透明首拆”直播收获400万次观看。 汽车内容创作正从“讲参数”向“讲场景、讲故事”转变,既要有专业深度,又要让普通消费者看得懂、愿意看。

修车师傅老王在短视频平台有50万粉丝,他拆解小米汽车的视频系列获得了超过2000万播放量。 “以前修车都是幕后工作,现在把它拍成视频,没想到这么多人爱看。

老王说,观众最关心的是车辆的安全结构和电池防护。

这场拆车狂欢中,自媒体作者通过拆解获得了粉丝和流量,小米汽车用做工和用料回应了质量质疑,消费者通过这些视频获得了购车参考。

三方各取所需,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生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