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三大谣言,现实竟与认知大相径庭

揭开新能源汽车的谣言迷雾

新能源车三大谣言,现实竟与认知大相径庭-有驾

说起新能源汽车,大家基本都知道,跟燃油车相比,它属于新玩意,其实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趁势,不过要说大家对它统一认可,那还远远没到,因为,新鲜事出来,谣言和误会也总跟着冒出来,于是各种说法,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头,比如说“劣质电”害车、8年就必换电池、甚至什么辐射致癌等,今天我就想聊聊这些离谱话题,顺便说说我的观点技术越新,被误解就越多,只要我们多点理性,真实情况一查就明。

其实谣言爆发,往往有共同模式,一是新事物还没普及理解,二是网络信息传播太快,真假掺杂了,于是就有人开始瞎猜,甚至随手造句,接着其他人一有个挺像样的说法,就跟着信,这根本就不是个人智商问题,更多还是群体性认知惯性,比如说“劣质电”那一套,前阵子某电动车自燃,又被炒热一轮。

新能源车三大谣言,现实竟与认知大相径庭-有驾

先说“劣质电”的观点,前几年,某厂商出过自燃事故之后,网络上一堆人就开始分析原因,不过其中最离谱的说法,就是电动车用了“low档次的电”,还有人拿汽油举例,说贵电好,便宜电垃圾,其实这种说法一听就知道是想但很多人还真的信了,对着厂家大肆嘲讽,甚至把自己平时学的物理和化学都忘了。

那“劣质电”到底是啥呢?电的本质就是电流和电压波动,就是带电粒子流动,甚至虽然电能质量的确存在,比如电压不稳、频率有噪声等,以前确实碰过电灯闪烁,可现在,电力网络升级,比如说滤波器普及、基础供电改造,基本不会搞出不稳定情况,电动车充电站更是全程监控电压,除了极端天灾意外,很难见到所谓“劣质电”导致自燃。

新能源车三大谣言,现实竟与认知大相径庭-有驾

不过电价贵贱,是咋回事?其实跟电的“纯度”毫无关系,是市场定价,像西北电力供应充沛,电价自然低,而北上广需求大,电价就高,包括不同时段峰谷电价,都是根据负载和价格机制来玩的,拿电价和电池安全硬扯一块,其实就是自我安慰式推理,反而暴露了物理基础薄弱。

案例来说,德国的能源市场,就是很好的证明,比如2023年,德国电力批发价格波动剧烈,但是电的供给质量始终达标,车主充电从未因“纯度”问题出现事故,这种理论,只能哄一哄门外汉。

新能源车三大谣言,现实竟与认知大相径庭-有驾

再聊电池寿命的话题,这也是被说得很悬的一个梗,有人说,电动车电池顶多撑8年,然后就得花大钱换,这种说法起初估计是根据老手机电池来的,毕竟大家手机用几年都得换,但车用电池和日常差距很大。

电池的确会老化,比如说充放电次数、极端温度影响,真正的大数据反馈却告诉我们,电动车电池远比手机耐用,英国某出租公司2016年开始用特斯拉Model S,跑了90万公里,原装电池还能维持70%的容量,这相当于普通家庭开车30年,完全没必要8年一刀切,况且,国内比亚迪宋EV,很多老车主跑了20万公里,电池健康还在90%左右,一刀切8年换电池,其实就是贩卖焦虑,甚至和实际体验完全不符。

新能源车三大谣言,现实竟与认知大相径庭-有驾

最新统计数也能证实,202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平均电池衰减率,每年不超过2%,算起来,十年还剩满满电量,就像最新的“三元锂+磷酸铁锂”技术加入,寿命反而再上一层,现在,各家主机厂已承诺八年质保或16万公里保修,这也说明大众对寿命焦虑,其实已经被官方拿数字回应了。

还有一个争议点,就是“电磁辐射致癌”,其实这个谣言范围很广,最早来自美国70年代电力线传言,后来扩展到电脑、电视和各种智能设备,真要说电动车辐射能搞坏身体,其实完全是一场恐慌。

新能源车三大谣言,现实竟与认知大相径庭-有驾

江苏疾控公开说过,电动车辐射水平,甚至低于家用家电,比如说微波炉和路由器,甚至卫生间插座都比电动车强,联合国环境署也做过调研,长期暴露于低频电磁场,并没有直接因果致癌的证据,况且,电动车的EMC屏蔽技术,比家用电器还严,比如比亚迪海豹采用双层屏蔽线,全车电磁泄露指数比厨房抽油烟机还低。

另外,现代社会接触的电磁波其实无处不在,比如说小区变电站、地铁、网络信号基站,每天都和大家亲密接触,要是都能致癌,估计人类早就灭绝了,掉发、掉腿毛这些基本就属于心理联想或者生活压力所致,完全没必要怪在电动车上。

新能源车三大谣言,现实竟与认知大相径庭-有驾

综上,其实新技术就是容易被误读,这一点,不光中国,全球范围都一样,就像无人机刚普及时说能“偷窥扰民”,人工智能现在也被说有“失控风险”,新事物总被赋予各种想象,关键是我们不能用道听途说去直接否定它,需要数据佐证,需要权威机构发声。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句,那么在接下来新能源汽车更广泛普及的路上,我们到底该怎么炼就“看穿谣言”的眼睛?我们是继续让误会压倒创新,还是主动精进自己的常识,为科技进步多留一份空间和宽容呢?

新能源车三大谣言,现实竟与认知大相径庭-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