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已经快成了“技术预判题”?
以前买车是选颜色,选配置,现在买车得预判下一代电池技术,感觉要不是专业搞科研的,普通人买个车都像在玩“猜猜乐”。
固态电池最近风头太猛了,央视一连串报道,科研团队各种“神操作”,直接预告2027年量产,续航1000公里不是梦。
有人说,燃油车“药丸”,但你仔细一琢磨,其实最先要倒霉的还真不是那些老掉牙的汽油车,而是你我身边正开着的那批“新能源”。
固态电池能让燃油车彻底出局吗?
这个问题太直白,但更值得问的是:现在的新能源车你还敢买吗?
研究团队各种出招: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的“柔性变身术”,电解质加骨架,锂离子奔跑更快,储电能力猛增86%;物理研究所的“碘离子胶水”,让锂离子像磁铁一样被吸,能量密度飙升;清华的“氟力加固”,直接在电解质外面多套“氟化物保护壳”,号称“0自燃”,让消防员都失业的节奏。
这说的也太美好了,但问题是,这些技术要是能量产,谁还买现在的三元锂、磷酸铁锂那些老技术呢?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真不是死对头。
你仔细想想,现在还在买燃油车的大多数人,身份都很明确:不是家里没充电桩,就是经常跑长途,要不就是对发动机有执念。
燃油车卖得少了,但没消失,新能源车高歌猛进,纯电、插混轮番上市。
但你要真以为等到固态电池一出来,燃油车会被一锅端,那你真是小看了“老车主”的执着。
固态电池的到来,对燃油车的影响有限,对当前新能源车影响巨大。
为啥?
因为燃油车早就是被“边缘化”的一族了,能活下来的都是有实际需求的刚需用户。
固态电池一上市,最大的冲击是那些正骑在技术升级浪头上的新能源车主——他们才是被“科技进步”狠狠收割的那一拨。
来,想象一下,三年后你开着一辆续航500公里的“液态锂电池”纯电车,满大街都是续航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新车,你会有啥感觉?
是不是像用着iPhone6,旁边的人都用着Vision Pro?
更狠的是,安全性肉眼可见地提升,自燃、爆炸都是过去式。
你开着旧款纯电车,路边停着新款固态电池车,别人敢停地下室你不敢,别人敢开长途你心里发虚,这种“技术鄙视链”,简直分分钟把你的车变成“移动废铁”。
有人说,没啥,技术升级谁都得经历。
新能源车淘汰燃油车,固态电池又淘汰老的新能源车,这不是很正常吗?
但是你想过没有,这种技术快节奏升级,对我们普通消费者其实挺不友好。
车企和科技公司高喊“技术革命”,可你刚买的车,三五年后就成了“落后产能”,保值率大跳水,想换车都心疼钱包。
你以为买新能源车是环保、是进步,其实更像是赶了个“技术韭菜”的热闹。
固态电池的优势太明显了。
续航直接翻倍,安全系数飙升,理论上寿命也更长。
说是颠覆性技术,一点不夸张。
你要非要找个比喻,就像当年诺基亚PK智能机,谁还记得自己头一台翻盖手机?
那些现在还在买液态锂电池新能源车的人,等于在“技术升级”末班车上买票,下一站就直接变成历史。
所以,不是燃油车先死,是真正“危险”的是这批处在技术夹缝里的新能源车。
当然,技术不是今天研究,明天就能量产。
固态电池2027年才有小规模量产,2030年才算真正普及。
前几年谁用,谁就是高端人群,价格能便宜到哪去?
普通人还得老老实实开着液态锂电池车,或者干脆等三五年再考虑换车。
但问题是,你敢不敢“赌”这三五年?
要不就认命当技术的“小白鼠”,要不就像等房价跌一样,等一等,看看风口怎么吹。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自黑一句,像我这种预算有限、技术也看不懂、市场变化跟不上的人,买个车都像是买彩票,今天觉得自己选对了,明天一看新闻,瞬间变“智商税”。
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有时候觉得自己是“时代弄潮儿”,其实是被时代涮了一遍又一遍。
再换个角度想,新能源车其实一直在“技术焦虑”里活着。
刚出的时候,大家担心电池不安全、续航太短、充电桩少、冬天不抗冻。
刚解决点问题,又冒出来新技术,固态电池一横空出世,直接让现有的技术成了“落后生产力”。
这边还在宣传三元锂、磷酸铁锂的优势,那边行业已经在讨论“氟力加固”能不能做到“0自燃”。
有点像五年前大家还在争论“油电混合”到底是不是技术方向,现在谁还提这个?
最后再和大家聊聊心态问题。
你说,这种快节奏技术革命,咱们普通人怎么跟得上?
买车是买现在的“性价比”,还是等未来的“科技巨变”?
你愿意做先行者,还是等技术尘埃落定再出手?
等固态电池量产,新能源车市场会不会再来一波“大洗牌”?
你们怎么选?
是咬牙买现有新能源车,还是彻底“观望派”?
有没有人打算继续死守燃油车,等到技术普及再说?
说到底,科技变革是好事,但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买车不是“押宝”,更不是“赌命”。
固态电池来了,谁最先被淘汰?
是燃油车,还是现在的新能源车?
你怎么看?
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