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打趣,说在欧洲选车就像在豪车俱乐部挑成员,德国人抱着宝马奔驰不撒手,法国佬死守标致雪铁龙,意大利人则一副“法拉利只为自家路段开”的傲娇模样。
好家伙,这地方看着谁都自带滤镜,尤其是对中国车,过去人家基本连个正眼都懒得给。
可你瞧,比亚迪这几年就跟开了挂似的,愣是在欧洲这块铁板上凿出了个大窟窿。
一时间,欧洲老牌汽车厂商可能都要怀疑人生了,这到底是哪路“超级黑马”?
先给大家抛个问题:
为啥比亚迪能成欧洲车市新宠儿,原来在他们眼中“不可能高分过欧标”的中国品牌,咋突然就成了香饽饽?
是欧洲人审美突变,还是汽车圈出现了什么连老司机都琢磨不明白的新规则?
要不说,现在活久见是真不稀奇,每天都有新瓜。
得慢慢说,别急。
今年5月,比亚迪在欧洲五大金牌市场——英、德、法、意、西连开大杀器,单月卖了10199辆新车。
噢,这数字如果换成汽车品牌中的“战绩表”,这就等于比特斯拉多甩出去6619辆,甩尾直接把隔壁特斯拉小马哥给扬了。
德国市场涨幅咋样?
他们度数飙到了824%。
英国那边,也不含糊,销售量暴涨408%。
要知道这还是在英国人对新能源车“多疑又挑剔”的情况下干出来的成绩。
西班牙人更绝了,比亚迪销量干脆是特斯拉的三倍。
用现在小红书上的热梗:“咱就是说,这波是教科书式的绝地反杀!”
到底为啥会黑马逆袭?
壇子里的高手可以抄起小本本记了。
首先(咳,其实本来想说“首先”,咱专业点嘿),比亚迪这次是真把“实力局”给打穿了。
说白了,如果你问欧洲人:“买中国车不怕不安全吗?”
你想听啥?
比亚迪大大方方拿出自家“刀片电池”,贴脸放:这个东西不仅通过了欧盟最苛刻的ENCAP安全测试,安全性能哪点不硬核你说说看?
咱也不是吹,欧洲的汽车安全标准一向卡得死死的,你想蒙混过关,真不现实。
更何况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开创了新赛道,这个刀片电池既耐高温又防短路,对欧洲那群对电池莫名其妙有偏见的老司机来说,就好比破除了“电动车等于易燃”的魔咒。
且不说安全不安全的问题,这节奏得来点速度不是么?
比亚迪再甩一个大招——e平台3.0架构,支持800V高压快充。
这下,欧洲充电桩等得再慢的朋友也能赶上世界末班车。
见缝插针讲句,欧洲很多老小区加充电桩比中国慢得多,经常有人吐槽SUV买来只能当自行车骑,因为没法天天充电,比亚迪这套快充成了他们眼中的“救赎之药”。
原本你以为买了电动车就是跟着受罪无止境,现在比亚迪怼出个快充,谁还敢说中国车是“凑数”?
还有点细节你得注意到,产品策略是真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不是大家随便拉个新能源车型混个欧标就能稳进。
比亚迪为欧洲人量身打造了一堆选择,ATTO 3长续航、大空间、家用最友好,这车一上欧洲市场,多少老外开始重新认识亚洲制造。
对于预算有限的或者喜欢灵巧小车的,比亚迪直接扔出“海鸥”,小型纯电拉风值超群。
不同人、不同钱包都能找到专属幸福小车,这种“精准狙击”真不是吹牛。
产品线丰富,契合本地审美,有种有备而来的意思。
前两年,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其实被那几个大牌搞得没啥新花样,消费者还真渴望有点出众的新选择。
比亚迪这一来,市场真像开了盲盒,谁抽谁开心。
不过,成败不光拼技术和产品,运营也得玩出点花活。
今年欧洲杯的主角除了踢球的,还有场边那个亮闪闪的比亚迪logo。
你敢信?
比亚迪把欧洲杯的赞助席强势拿下,全球瞩目的大屏幕上反复刷脸。
广告攻势加持,就算老外超市遛弯,也难免要被比亚迪海报刷到脸疼。
这要搁十年前,欧洲车商可能就笑出声了:
“还想和咱们卷广告?”
现在只能坐着干着急。
品牌认知的种子一旦种下,长成大树的速度真不是随便能挡的。
不过,比亚迪显然也懂,“植根本地”这事必须一步到位。
直接到匈牙利建整车厂,德国组建研发中心,这是真正拿出了决心把欧洲市场当“自家后花园”来耕耘。
你细算,这相当于一颗颗中国汽车业的楔子嵌进了欧洲腹地。
说句实在的,这种下本的操作,让欧洲人多少心里有点紧张。
裂痕,从这就埋下了。
其实大家看得明明白白,车市格局是真的要变天。
曾经中国品牌在欧洲街头里属于“打酱油”级别,偶尔有投机份子开个微型车兜售都能被邻居笑话。
但最近,再走在慕尼黑大街、巴黎小巷,你会发现比亚迪车开始成了“网红打卡点”,老外小朋友拉着爸妈说非要试试新款电动车。
光这一点就说明,比亚迪的品牌形象已经直接进入了欧洲人日常话题。
老一代欧洲车迷或许还在动摇,但年轻人眼里,说不清,中国车已经成了值得炫耀的新标签。
用一句“互联网体”的话说:“时代,变了。”
当然,有人会说,比亚迪能不能继续一路高歌猛进?
明天会不会被其他后来者拍在沙滩上?
这事谁也不敢拍胸脯。
市场就像蹦床,翻身容易摔疼也快,谁能持续骑在浪尖上,要看后劲。
但有句话,在这个全球化、消费需求千差万别的当下,像比亚迪这样的新势力只要能解决用户最关心的事,甭管是续航、舒适还是品牌态度,就能在市场里混出一番新天地。
正如老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理儿搁在哪儿都不落伍。
说回比亚迪这波操作,从定制化路线,到技术秀肌肉,再到玩转市场营销,全流程全链条都给欧洲造车公司上了一课。
本地化布局更是放了个长远局,至少让自家品牌不至于被人当异乡客拒之门外。
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内外兼修”,才让比亚迪渐渐踩上了舞台中央。
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欧洲车主的烦恼之一是没买到比亚迪。”
你要问这场“比亚迪闯欧洲”的大戏里,有没有隐忧?
当然有。
车市风向说变就变,欧洲政策、老牌势力、新能源补贴、消费者心理……全都得时时盯牢。
不过,谁敢还真觉得中国品牌只能做“low端”?
比亚迪已经用一次又一次逆转,正儿八经把时代滤镜掀了底朝天。
市场从来不相信眼泪,只认硬实力和靠谱服务。
毕竟曾经的“傻大胆”,如今也可能变成市值榜一大哥。
咱就是说,李白写诗都没这么潇洒。
好的,这事儿还没完,之后怎么玩,大家继续瞅着。
咱只想问一句:
你觉得下一个在欧洲掀起风暴的中国品牌,会是谁?
打在弹幕里,咱们评论区接着嗑!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