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都在拼刺刀,为什么iCAR选择念咒语?

讲真,最近汽车圈魔幻的程度,已经到了三体人看了都想还阳,牛顿气得想从坟里爬出来参加互联网嘴替大赛的程度。

前脚小米刚把桌子掀了,后脚一堆人就冲上来开始砸厨房,结果奇瑞这边不声不响,派出一个叫iCAR的选手,直接开始在废墟上搞行为艺术。

最近这个iCAR V23又搞了个什么“超级进化之夜”,我瞅了一眼,核心就一句话:外观一刀不改,动力加倍奉还。

这操作就很灵性。

别的车企开发布会,是生怕你不知道他改了什么,恨不得把每个螺丝都拿出来讲一遍自己的心路历程。iCAR倒好,直接摊牌了,说我们这车的外观,用户不让动。

车企都在拼刺刀,为什么iCAR选择念咒语?-有驾

一个字都不能动。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用户把刀架在产品经理脖子上的信仰胜利。在如今这个车企普遍把用户当韭菜,顶多是换个姿势割的年代,iCAR这个操作属于是典中典的反向PUA。

你以为是车企在教育用户?坏了菜了,现在是用户在驯化车企。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iCAR V23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表面上看,它是个方盒子,一个电动方盒子。但本质上,它是一个“压缩毛巾”。你买的不是车,是一个社交标签,一个“我很酷,我跟那些开着油腻街车的人不一样”的二维码。你把这个二维码开到街上,滴一声,自动就能识别同类。

车企都在拼刺刀,为什么iCAR选择念咒语?-有驾

所以他们的高管说,网友对这车的外观评价几乎没有否定。废话,否定它的人压根就不会点开它的页面,这叫幸存者偏差。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同样的道理,会对一个方盒子动心的人,他追求的就不是那点风阻和电耗,他要的是一种态度。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iCAR的“超级进化”,本质上是一次提纯。他们发现,喜欢这个壳子的人,已经形成了稳固的教派,那好,我就不跟你扯什么没用的,直接给你上硬菜。动力给你翻一倍,给你个什么BOOST一键狂暴模式,让你在红绿灯前可以短暂地体验一下雷电法王杨永信的感觉。

至于什么后视镜不够宽,座椅没通风,这些都是“小问题”。你懂吗?在一个成功的玄学品牌面前,一切的物理问题,都不是问题。奔驰漏油,耽误它成为大哥了吗?苹果信号差,耽误它卖肾了吗?

iCAR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方盒子”,打造成年轻人眼里的“奔驰G”。我开它,不是因为它跑得快,空间大,而是因为我开的是它。这个“它”字,就是品牌玄学。

车企都在拼刺刀,为什么iCAR选择念咒语?-有驾

当然,只靠一个方盒子修仙,路子太窄,容易走火入魔。所以他们还规划了X系列和S系列。

讲真,看到这个规划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是有点感动的。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品牌想“把事儿做成”的笨拙和真诚。

X系列搞跨界,S系列搞小钢炮对标高尔夫和MINI。这说明什么?说明iCAR这帮人,真的懂车,或者说,他们心里还住着一个曾经喜欢车的少年。他们知道,年轻人的快乐,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红绿灯起步时崩掉旁边那台油腻腻的宝马。

如今的市场是什么?是黑暗森林。所有人都默认了“配置必须拉满,价格必须探底”的唯一生存法则。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卷到最后大家一起成盒。

iCAR的选择是什么?是“我不跟你们卷主航道,我开辟新地图”。V系列是硬派风格的任意门,让你在城市和郊外反复横跳;S系列就是想告诉你,电车也可以有驾驶乐趣,而不是只有冰箱彩电大沙发。

车企都在拼刺刀,为什么iCAR选择念咒语?-有驾

我不知道这个路能不能走通,但是这种掀桌子的勇气,本身就值得尊重。

最好的进攻不是防守,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然后自己在废墟上开烧烤摊。iCAR现在干的就是这个事儿。

他们说,这个V23S去浙赛跑了个1分50秒,还登顶了什么沙漠珠峰。

这个行为就非常“表演性”。

就问你,一个“纯电风格越野SUV”,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诞生的第一天,就注定要被硬核越野圈的看不起,也要被城市通勤党嫌弃。但它就是成功了。为什么?

因为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代年轻人“既要又要”的拧巴心态。

车企都在拼刺刀,为什么iCAR选择念咒语?-有驾

我不是要去越野,但我希望我的车看起来能越野。我不会天天去劈弯,但我希望我的车有劈弯的能力。我不需要真的去沙漠珠峰,但我需要一个能让我发朋友圈的素材。

所以iCAR说,硬派是一种风格,越野是一种功能。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卖的是皮肤,不是英雄本身。但是我们这个皮肤,自带攻击力加成。就问你怕不怕?

这套逻辑,简直是把消费主义和互联网思维玩明白了。三体人看了都得感慨一句,你们地球人可真会整活儿。

至于用户是谁?高管说一线城市的女性用户比例很高,从90后到70后都有。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车的用户成分,根本不是按年龄划分的,而是按“心态”划分的。一个50岁的大哥,只要他内心还觉得自己是个少年,他就有可能买这台车。一个20岁的姑娘,只要她觉得这车很酷,能让她在自己的社交圈里显得与众不同,她也会买。

车企都在拼刺刀,为什么iCAR选择念咒语?-有驾

这种精神图腾,是超越物理参数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这个市场,比我的比喻蠢多了。

所以,当他们开始搞什么中文名全球征集,搞什么交付中心生活方式体验场的时候,我一点都不意外。他们不是在卖车,他们是在组建一个俱乐部,一个大型的、以方盒子为入场券的行为艺术团体。

车,只是一个持续的社群互动节点。

这句话简直是当代互联网营销的圣经。

最后,他们说要用一两年,把iCAR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

这个目标很宏大,甚至有点可笑。但在这个所有人都在发疯的时代,一个清醒的疯子,反而显得格外珍贵。iCAR到底是在“造车”,还是在“整活儿”?

我不知道。

但能确定的是,当别的品牌还在价格战的泥潭里互殴的时候,iCAR已经悄悄地把战场拉到了另一个维度。

车企都在拼刺刀,为什么iCAR选择念咒语?-有驾

它不跟你拼刺刀,它直接念咒语。

这才是最骚的。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