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奴役中国劳工的比亚迪:现在怎么样了?

在巴西奴役中国劳工的比亚迪:现在怎么样了?-有驾

巴西法院里,劳工检察官正在宣读对象比亚迪的起诉书,而就在几条街外,比亚迪的展厅里却人头攒动,刚刚下线的新车正被热情的消费者一一提走。

2025年5月,巴西劳工检察机关一纸诉状将比亚迪告上法庭,指控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及其分包商在巴西工厂建设中侵犯劳工权利,要求赔偿约2.57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3.27亿元)。

起诉书描述,去年12月,警方在一次突袭行动中发现220名中国工人生活在“类似奴隶制”的条件下,成为“国际人口贩运的受害者”。

而与此同时,比亚迪在巴西的销售业绩却一路高歌。四个月前,也就是2025年4月,比亚迪刚刚超越菲亚特、通用和丰田等传统汽车制造商,跃居巴西汽车零售市场销量第二名,排名仅次于大众。

01 官司缠身:劳工门事件全梳理

巴西巴伊亚州劳动部检察机关在2025年5月27日发布公告,宣布已在劳动法院提起一项公共民事诉讼,起诉比亚迪及其两家承包公司。

这两家公司分别是China JinJiang Construction Brazil Ltda.和Tonghe Equipamentos Inteligentes do Brasil Co.(现更名为Tecmonta Equipamentos Inteligentes Brasil Co. Ltda.)。

诉讼指控这些公司贩运中国工人,在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卡马卡里建造比亚迪工厂,让工人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工作。

劳工部副检察官法比奥·莱亚尔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我们的诉讼理由充分,调查过程中提供了大量证据。”

检察官指控,这些中国工人持不适合其工作的签证被带到巴西,一些工人甚至被没收护照,限制他们离开。

起诉书还描述了令人震惊的生活条件:在一个宿舍里,只有一个厕所可供31人使用,迫使工人们在凌晨4点左右起床洗漱,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有些床上甚至没有床垫,工人们的生活区域拥挤不堪。

02 市场突破:销量狂飙与排名跃升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比亚迪因劳工问题被告上法庭的同时,它在巴西汽车市场的表现却势如破竹。

根据巴西全国汽车销售商联合会公布的数据,2025年4月,比亚迪成功跃居巴西汽车零售市场销量第二名,排名仅次于大众。

比亚迪四月共计销售汽车8,485辆,其中8,345辆为乘用车,140辆为轻型商用车。

这一成绩使得比亚迪在巴西(乘用车+轻型商用车)总销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九,但在细分零售市场中则成功跻身第二名。

到了2025年9月,比亚迪在巴西的销量已达66,419辆,超越本田并升至第七位。而在2024年,比亚迪的销售排名还只是第十。

从4月到8月,比亚迪在巴西的崛起尤为突出。专家认为,该公司的降价策略、积极宣传以及高库存是销量成功的关键因素。

03 本土化战略:巴西市场的深耕之道

比亚迪在巴西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精准的市场策略和本土化战略的成果。

自2014年进入巴西市场以来,比亚迪初期主要从事电动巴士组装和太阳能组件生产。

随后,比亚迪在巴西陆续建设了太阳能电池板工厂、电池工厂和云轨事业部,并中标了圣保罗17号线供应列车的项目。

2021年,比亚迪正式进军巴西乘用车市场,并取得了惊人的销量增长。

2024年,比亚迪在巴西的销量超过7.6万辆,拥有超过180家经销商,并计划在2025年前扩展至240家。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比亚迪在巴西投资建设了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达55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71亿元)。

该综合体包含一座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工厂、一座动力电池模组组装工厂和一座商用车生产工厂,初期规划年产能为15万辆,未来可扩展至60万辆。

04 工厂启航:坎坎坷坷的本地化生产

2025年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举行了乘用车工厂的首车下线仪式,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

这个位于此前福特汽车厂旧址上的工厂,是比亚迪海外布局的关键支点,也是拉丁美洲地区最大的新能源车制造基地之一。

工厂首阶段年产能定为15万辆,未来规划扩至30万辆。自2025年7月投产以来,该工厂已陆续交付新能源汽车。

为了强化品牌形象,卡马萨里工厂前的公路已更名为“BYD路”,成为南美地区首条以该品牌命名的道路

这一举动显示了比亚迪在巴西市场长期发展的决心。

比亚迪副总监Stella Li在典礼上表示:“作为全球研发投入领先的企业之一,我们将把技术能力引进巴西。”

该工厂于2023年7月正式公布建厂计划,总投入资金额达约9.9亿美元,预计将在当地创造约2万个工作机会,并与巴西本地零组件供应商建立供应链体系。

05 政治护航:卢拉总统的背书与支持

2025年10月9日,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工厂,比亚迪迎来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里程碑:其第1400万辆新能源车正式下线。

典礼现场,中国与巴西多位高层出席,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将这辆下线车——宋Pro插电混动版车型,交付给巴西总统卢拉

这一事件不仅在数字层面具有象征意义,也将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本地化制造、政治关系和社会责任等议题再次推到聚光灯下。

巴西总统卢拉强调,这家工厂不只是工业投资,更是社会与尊严工程的一部分,他表示这样一个工厂能为巴西人民带来自豪感。

王传福也在致辞中强调,比亚迪在巴西经营已逾11年,不是一个短期投资者,而希望成为巴西社会长期伙伴。

这种高层的互动显示了比亚迪在巴西市场的深度布局已获得当地最高政治层面的认可与支持。

06 产品制胜:精准定位巴西市场需求

比亚迪在巴西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精准的产品定位和技术适配

比亚迪深知巴西市场的特点,消费者偏好小型车,且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旺盛。

因此,比亚迪在巴西推出了多款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车型,如海豚、海鸥等,并积极建设充电网络,满足消费者充电需求。

在4月的热销车型中,最畅销的是比亚迪宋系列,交付3,140辆;其次是比亚迪海豚迷你(2,175辆)、比亚迪王(1,599辆)以及比亚迪海豚(973辆)。

比亚迪还针对巴西市场的特点,推出了技术上的创新适配。

公司近年来推出了针对巴西使用环境与燃料体系的“超级混合(Super Hybrid)”方案,使发动机能够兼容乙醇与汽油混合使用,这是基于巴西在燃料体系上的特色创新。

这个策略显示,比亚迪在海外扩张中不仅复制国内技术,而是尝试在产品端做“地方化定制”——既要照顾市场实际需求,也要避免简单移植所带来的适配风险。

07 双重标准:劳工诉讼背后的商业模式质疑

然而,比亚迪在巴西的快速扩张也引发了关于其商业实践的质疑。

根据调查,截至2025年6月,共有471名中国劳工人被非法带入巴西,其中163人在类似奴隶制的条件下获救。

所收集的证词和所分析的文件表明,比亚迪在违规雇用和维持这些恶劣条件方面发挥了直接作用。

税务审计员强调了对公司的结构性从属关系,公司对工人实施直接和持续的控制,这反驳了任何隐藏雇佣关系的企图。

检查人员还发现,比亚迪公司不正当地使用第9.199/2017号法令和第03/2017号规范性决议规定的合法手段,将外国工人伪装成专业技术人员进入该国。

而实际上,他们只是从事土木工程中典型的体力劳动。

这明显是为了规避巴西的移民和劳动立法,为员工入境和剥削提供便利。

08 政府回应:中巴双方的立场与态度

面对比亚迪在巴西的劳工问题,中国政府也作出了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025年1月8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巴西用工问题时表示:

“正如我们多次强调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一贯要求中资企业依法依规经营,中方愿继续同巴方一道,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持续加强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这一回应显示了中国政府在对中资企业海外经营合规性问题上的立场。

另一方面,巴西劳工检察官则否认他们的诉讼是基于反华情绪。

劳工部副检察官法比奥·莱亚尔称:“我们的诉讼理由充分,调查过程中提供了大量证据。”

09 前景挑战:巴西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尽管面临劳工诉讼,比亚迪在巴西的前景依然充满机遇,但也不乏挑战。

2025年1至5月,比亚迪在巴西新车销售年增46%,达39,575辆,市佔率在5月达到9.7%,位居第四。

相较之下,比亚迪在中国本土市场的销售动能出现放缓,6月国内销量已连续第三个月下滑。

为保持整体成长,比亚迪已先後启动泰国工厂(2024年7月)与匈牙利工厂建设,藉由海外产能分散风险并拓展版图。

比亚迪在巴西的成功,也离不开其本土化战略的实施。比亚迪积极招聘巴西本地员工,目前巴西分公司的整体员工中,90%以上都是巴西本地人

比亚迪还计划在巴西建立研发中心,深入洞察市场需求,开发更适合本地市场的产品。

然而,比亚迪在巴西也面临诸多风险。包括产能爬坡风险、政策回撤风险、社会信任与舆论压力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

特别是在建设期的劳动争议为比亚迪在巴西留下了负面印象,若后续继续疏忽,将损及品牌软实力。

2025年10月9日,巴西总统卢拉站在比亚迪卡马萨里工厂的生产线旁,面对中巴两国媒体宣布:“这家工厂不仅是工业投资,更是社会与尊严工程的一部分。”

而就在五个月前,这家备受瞩目的工厂却因劳工诉讼登上新闻头条。

一边是巴西法院里2.57亿雷亚尔的赔偿诉讼,一边是销量榜上节节攀升的排名,比亚迪在巴西的征程恰似一枚硬币的两面,永远同时闪烁着光芒与阴影。#比亚迪出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