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安世半导体突然断供中国晶圆,安世中国加快国产供应链,本田工厂陷停产,美国率先抽身

荷兰安世半导体突然断供中国晶圆,安世中国加快国产供应链,本田工厂陷停产,美国率先抽身

2025年10月底,一声“断供”从荷兰传来,直接砸向了东莞的封测基地。全球半导体圈一下子炸开锅,这事不只是商业纠纷那么简单。

荷兰安世半导体突然断供中国晶圆,安世中国加快国产供应链,本田工厂陷停产,美国率先抽身-有驾

安世半导体临时CEO甩出个理由,说是“当地管理层没按付款条款办”,但谁都明白这说法有点虚。其实早在9月底,“技术转移”和“治理缺失”的帽子已经被扣下来了——荷兰政府硬生生把控制权收回,还把原来的中国籍CEO张学政请出了门,现在彻底翻脸也算顺理成章。

荷兰安世半导体突然断供中国晶圆,安世中国加快国产供应链,本田工厂陷停产,美国率先抽身-有驾

别看名字低调,其实安世半导体在功率分立器件领域排得上号。光看今年的数据:全球第三,中国市场第一,小信号二极管、晶体管、ESD保护这些细分产品全是头牌选手,车规级Power MOS拿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不少人不知道,它家生产线布局挺特殊——德国和英国造好的晶圆,有七成最后都要送到东莞做封装测试。这种环环相扣本来效率高,但只要哪一步掉链子,全盘皆输。

断供消息刚落地,安世中国立马亮剑,不给对方留面子。到了11月2日直接公告:库存够用到年底甚至更久,下游客户稳稳当当不用慌订单交付。有备无患还不够,他们开始验证新产能,让大家知道自己不是吃素的,还放话说明年可以做到无缝衔接。一边补仓,一边打脸,对外澄清根本没有违约,相反倒是荷兰那边拖着十亿人民币货款不给,这波操作让所谓的“付款问题”彻底露馅儿。

其实这份硬气并非空穴来风,中国半导体行业应对卡脖子的经验积累太多了。从前可能会担心海外突发状况,现在企业早已养成提前布控供应链的习惯。这次危机反倒逼出了国产化进程的新速度,据说现在正跟国内几家晶圆厂密切对接,要真实现自主供应,以后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就又往前走了一步。至于荷兰这一招,就像自摆乌龙一样,把本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辛苦攒起来的信誉瞬间打烂了,自家的利益没保住,还帮别人练兵升级。

连锁效应很快蔓延到汽车产业。本田一家海外工厂首当其冲,因为芯片断档只能选择停产,一年能造20万辆车说关就关。这才让不少人才意识到什么叫核心零部件的重要性,没有这些小东西,再大的生产线也只能歇菜。同样遭殃的不止本田,还有Stellantis集团赶紧组建应急队伍盯着局势变动;日产方面更坦言撑不过十一月第一周,好戏远未结束。据圈内消息,两周时间里部分关键芯片价格飙升,从几分钱一路涨到三块钱左右,下游公司压力山大,一个字形容就是惨。

荷兰安世半导体突然断供中国晶圆,安世中国加快国产供应链,本田工厂陷停产,美国率先抽身-有驾

欧洲态度变得比天气还快。一开始欧盟顶着压力装傻充愣,看似站队荷兰,可汽车产业毕竟关系重大,本田一停产他们立刻坐不住了。“命根子”不能丢,于是欧盟委员会出来喊话,说这是双边大事件,有可能影响整个世界经济,还承诺帮忙沟通协调,不想再眼睁睁看火烧过来。从冷漠旁观,到主动插手劝和,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这种操作属实罕见。

美国出场方式就更加离谱。在幕后推波助澜鼓励断供的时候嘴巴最勤快,但等中美谈完判,美国马上宣布:中国同意恢复出口汽车芯片给美企,也就是说自己先拿到了豁免资格。当初一起表忠心,如今却第一个撤退,把盟友晾在风口浪尖上独自面对风险。如果了解美国人的处事风格,大概不会觉得意外,每次遇见利益分配,总归还是优先考虑自身安全感。不难发现,对于合作伙伴来说,被卖一次之后很难再有信任可言。

中方处理节奏一直比较讲究,该强则强,该松则松。四号起针对相关工厂施行出口管制,为的是维护合法权益;转眼到了十一月,又释放缓和信号表示愿意豁免部分限制,为双方谈判留空间。不久商务部直指责任归属,将矛头对准干预企业正常运作以及司法裁决失误,并且强调会坚定捍卫国内公司的合法利益,同时努力稳定整个行业生态环境。既展现魄力,又保持克制,在这种复杂局面下显得尤为重要。

回望这一轮博弈,各路玩家都演绎出了自己的精彩瞬间。但结果来看,“伤敌八百,自损千千”的经典剧本再次重演,中国不仅扛住冲击还趁机提速国产替代,而那些试图靠单方面压制获取优势的人,却不得不吞下孤军奋战的苦果。本以为联合阵营能够形成合力,却发现各怀鬼胎最终各自散伙,无论是谁,都逃不开互依共存的大背景。有时候你以为掌握主动权,其实只是棋盘上的另一枚棋子而已。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赢家只有教训,每个人都该记得这一课带来的疼痛感与警醒意味——尤其是在技术壁垒越来越高、全球竞争越发激烈的大时代里,更需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步准备,不然随时都会被潮水拍翻天平的一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