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车企打破旧标签,上汽集团靠科技创新净利润暴增超六倍

“传统车企”的帽子戴了多年,如今,当上汽集团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经营数据时,不少人发现,这家“老字号”车企正在撕掉旧标签,以科技公司的新面貌改变外界的固有印象——整车批售114.1万辆、营收达到1694亿元,同比增长38.7%和16.2%。更值得注意的是,净利润同比暴涨644.9%,这让不少人感叹,这家老牌巨头,是不是触摸到了“年轻化”和“智能化”的密码?

传统车企打破旧标签,上汽集团靠科技创新净利润暴增超六倍-有驾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业绩再创佳绩,无论是整车批售量还是净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累计批售319.3万辆,同比增长20.5%;终端零售337.8万辆,达到行业领先;营业收入近4700亿元,增长9%;归母净利润81亿元,涨幅17.3%。此外,其扣非净利润同比大涨578.6%,经营活动现金流更是增长近71%。

这些特点透露出什么信号?简单来说,上汽从单一的“卖车赚钱”模式,升级为“科技创新推动品牌进化”,企业不仅能卖的多,而且卖得精,赚钱能力直线攀升。从年初到现在,全球汽车产业风云变幻,新势力的风头一时盖过传统车企,但巨头的崛起让人看到:要在智能电动化赛道玩得明白,单靠“造梦营销”可不够,技术的地基、市场的嗅觉和合作的高度,三要素一个都不能掉。

传统车企打破旧标签,上汽集团靠科技创新净利润暴增超六倍-有驾

在品牌布局上,MG走的是年轻路线。从时髦的快闪店陈列到社交媒体的精准投放,MG正在努力摘掉网友口中“老气”的帽子;智己品牌则站在“精致控”的对立面,通过延长营业时间、上门试驾等方式,切实解决用户痛点。难怪如官方所说:“不到店、不为难、全体验”——在汽车消费市场大变革之下,“贴着年轻人跑”的思维显然更能拉拢新一代消费者的心。

相比本土市场的“量价齐升”,上汽的海外成绩单也频亮眼。尤其是旗下MG品牌,2025年前三季度在欧洲市场的终端交付量超过22万辆,巩固了其“汽车出海冠军品牌”的地位。自驾欧洲并成功“走高端”的战略背后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显然不是讲故事那么简单。让海外消费者掏钱,归根到底还是智能化、便捷场景与高价值的综合体验的胜利。毕竟,全球化不只是“物美价廉”、堆砌口号,还要拿出过硬的产品。

传统车企打破旧标签,上汽集团靠科技创新净利润暴增超六倍-有驾

技术储备方面,上汽也有雄心壮志。1500亿的累计研发投入,26000余项专利;从智能驾驶、固态电池到超混系统与数字化底盘,这些都逐渐脱离了传统车企的“机械印象”,呈现鲜明的科技风采。例如,基于云技术和汽车智能化,为消费者长途出行续航焦虑提供解决方案的智己LS6,只用了27分钟便完成了万辆的订单锁定。再比如MG4半固态电池的普及,匹配智能OPPO手车互联也成了一大亮点。“车不过是移动工具”的刻板印象,得到了彻底打破。

其实,单靠“一招鲜”已经很难在当前的车坛突围了。消费者的期待水涨船高,于是上汽将眼光投向了多维协同。深化与跨国企业如大众、奥迪的合作,从代工、技术引入到技术外输;联手中国科技华为开发智能驾驶的未来;还与地平线、Momenta等展开了一场跨领域技术研发的抱团。结果就是,生态变了,原本敌对的竞争关系逐渐被一种新型的“科技合作网”取代。

从“自主品牌”到“新能源”再到“海外市场”,上汽走出了从“贴牌者”到中国智造先锋的转型路径。尤其在新能源赛道上,累销量同比增长超40%的表现,像是给每位消费者递上一句中气十足的,“中国制造”可以很棒!

上汽集团,作为经济象征的铁杆选手,不断重塑自己的亲和力与科技感,而其落地细致的营销改革与技术创新,也成为行业的缩影。那么问题来了,未来谁将成为汽车市场的新国王?传统巨头如何继续从“卖产品”到“做生态”的飞跃?这是所有企业都需要的答案,更是一个车企转型下一段旅程的新考题。你怎么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