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点进新闻仔细看,车主王师傅接受采访时那苦笑的样子特别真实。他说刚把车喷完漆上线,就被好几个司机群踢出来了,甚至还收到了匿名举报。“他们见了就说,这么好的车拿来跑出租,不是存心捣乱吗?”
说实话,换做是开了十几年出租的老司机,可能真的会别扭。你知道吗,德令哈总共就 414 辆出租车,90% 以上都是加气的,大家成本差不多,收入全靠拼运气接活,这平衡突然被打破,能不着急吗?
但王师傅翻出手机账单的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他的底气。他点开充电记录给记者看:“我们这儿加气的车,一天成本最少 120 块,忙的时候能到 140。我这 SU7 充电,一天也就 40 到 60 块,稳稳省 80 块!”
80 块看着不多,可算下来真吓人 —— 一个月就是 2400 块,差不多是普通家庭一个月的菜钱了;一年下来居然有 3 万!王师傅说,光这省下来的钱,就能盖住大半营运保险的开销 —— 要知道出租车每年保险就得一万多呢。
更意外的是 “意外之财”。因为车型太特别,好多来德令哈旅游的人专门找他预约包车,甚至有人为了体验 “坐 SU7 打车”,特意绕路招手。“现在预约单比路边拦的还多,收入比以前开普通出租涨了快三成。”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之前刷到的新疆特斯拉毛豆 3 出租车,也是靠车型特色拉了不少预约单,还拍短视频涨粉。王师傅显然也学了这招,他自己也在更短视频记录日常,现在已经有几千粉丝了,说不定以后还能接广告呢。
不过评论区有个人泼的冷水,我其实也挺在意的。有人说:“8 年强制报废,60 万公里就不能跑了,每年保险一万多,光靠车费迟早亏!” 这话确实戳中了营运车的痛点 ——SU7 新车可不便宜,真能回本吗?
但王师傅好像早把这些算透了。他提了个政策我还真没太留意,青海 2025 年有新规,报废旧出租车换新能源的话,能拿 2 万块补贴,这一下就冲抵了不少购车成本。而且德令哈客运站正在建新能源充电桩,95 万的项目,以后充电更方便,也不用怕跑着跑着没电了。
“算上补贴和预约单,半年就能比以前多赚 5 万,车钱迟早能回本。” 王师傅说这话时,语气里全是笃定。
我翻评论区的时候,发现大家的看法真是两极分化。支持他的人说:“凭本事赚钱没毛病啊!新能源本来就该普及,这是行业升级的信号💡” 还有人说 “乘客能坐好车,司机能多赚钱,这不是双赢吗?”
但担忧的人也不少,成都有个叫 “百晓先” 的网友说:“这么贵的车跑出租,万一出事故维修成本太高,我真没胆量坐…” 哎,这话其实挺实在的,SU7 的配件价格可不低,真要是刮蹭一下,维修费用估计得让司机肉疼好一阵。
不过也有理性的网友说:“关键看手续齐不齐!王师傅又没乱涨价,起步价还是 6 块钱(德令哈起步价 6 元 / 2.5 公里),同行与其骂街,不如也试试新能源。” 这话倒是点醒了我 —— 其实同行的焦虑,本质上是对 “变化” 的害怕吧?
想起上次回老家,打车时司机师傅还在抱怨加气越来越贵,说一个月下来根本剩不下多少钱。要是他知道王师傅这账,说不定也会琢磨换车呢?
从新疆的特斯拉到青海的小米 SU7,越来越多新能源豪车闯进出租车行业。有人说这是 “卷死同行”,但王师傅的账本其实藏着答案:加气成本一直在涨,充电车的优势只会越来越明显。
而且青海给补 2 万,德令哈建充电桩,政策和市场都在推着行业往前走。说不定再过两年,咱们出门打车都能遇上新能源豪车了?就是不知道到时候保险和维修的问题,能不能彻底解决。
毕竟赚钱重要,乘客坐得安心、同行看得舒心,也同样重要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