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厂车灯为何吝啬透镜?不只是省钱那么简单

夜间行车时,不少车主会发现自己的原厂车灯照明效果远不如改装车,尤其是没有透镜的大灯在会车时总被对方闪灯提醒。明明透镜能让灯光更集中、减少眩光,为何多数原厂车灯偏偏省略这个部件?背后藏着车企对成本、法规与市场的精密计算。

原厂车灯为何吝啬透镜?不只是省钱那么简单-有驾

成本控制是首要因素。一只合格的光学透镜成本在 80-150 元,搭配的专用反光碗成本比普通款高 30%。以年销 30 万辆的经济型车为例,省略透镜可节省近千万元成本。大众朗逸 1.5L 舒适版、丰田卡罗拉 1.5L 先锋版等畅销车型,都在低配版本中采用 “卤素灯 + 普通反光碗” 的组合,这种配置能将单车灯组成本控制在 200 元以内,而带透镜的氙气灯组成本要翻 3 倍以上。

法规博弈更显复杂。我国 GB4785-2019 标准中,对近光灯眩光值的要求比欧盟 ECE 标准宽松 20%。这使得部分车企在国内销售的车型中,采用高功率卤素灯配合简易反光碗即可达标,无需额外加装透镜。例如福特福睿斯在北美市场的车型标配透镜,而国内版本则为了适配法规降低成本,仅保留基础照明结构。

原厂车灯为何吝啬透镜?不只是省钱那么简单-有驾

车型定位决定配置差异。10 万元以下车型更注重基础功能完整性,透镜常被归入 “豪华配置”。北京现代伊兰特的低配版使用 H4 卤素灯,而高配版才配备带透镜的 LED 灯组,价差可达 1.5 万元。这种配置分级策略,既满足了刚需用户的预算需求,又为高端车型保留了溢价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透镜并非万能。在 - 30℃的极寒环境下,透镜内部更容易凝结水汽,影响照明稳定性。这也是北方地区不少硬派越野车仍坚持使用传统灯组的原因。而随着 LED 技术发展,部分车企开始采用无透镜的矩阵式大灯,通过精密的光源控制实现类似透镜的效果,如长安 UNI-V 得 LED 阵列大灯,在成本与性能间找到了新平衡。

原厂车灯为何吝啬透镜?不只是省钱那么简单-有驾

买车时纠结灯光配置的消费者,不妨关注车灯的实际参数:近光灯照度超过 15000cd、色温在 4300K 左右的无透镜 LED 灯,实际效果可能优于劣质透镜氙气灯。若对夜间行车需求较高,后期加装符合法规的透镜总成(需备案),仍是性价比之选。车企的每一个配置决策,本质上都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