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本田回应销量下滑!S7表现不佳积极应对

本田销量持续下滑

8月7号,本田中国公布了7月份的销量数据,结果显示,他们这个月在终端卖了44817辆车,跟去年同期比,下降了14.75%。而今年1到7月,累计销量是359969辆,也比去年少了23.16%。也就是说,这已经是本田中国连续第五年销量下滑了。

从2020年巅峰时期的162.7万辆,到现在2024年的85.23万辆,销量直接暴跌了30.94%,第一次跌破了百万辆大关,真是跌得有点惨啊。

东风本田回应销量下滑!S7表现不佳积极应对-有驾

东风本田回应误解

今天,针对那篇题为《S7月销不足百辆,6月河南只卖两台,东风本田怎么办?》的文章,东风本田做出了独家回应,认为这篇文章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和市场应对情况存在严重误解。

东风本田表示,文章把某些车型在特定阶段的市场表现夸大了,甚至暗示他们正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这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他们强调,一直坚定地在中国市场深耕细作,在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在持续发力,各项业务都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比如CR-V、思域、英仕派这些主力车型,市场表现都非常不错,尤其是CR-V,今年6月份销量就突破了1.7万辆,根本不像文章里说的那样陷入困境。

东风本田回应销量下滑!S7表现不佳积极应对-有驾

东风本田回应销量争议

针对文章中对东风本田 S7 车型的描述,东风本田表示有失客观,存在片面和误导的情况。他们承认,S7 作为一款新车型,在上市后确实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压力,但销量数据是在特定市场阶段和竞争环境下产生的,比如河南地区6月份只卖出了两台,这并不能代表整体情况,更不能因此全盘否定这款车的价值和企业的市场策略。

此外,东风本田表示,他们已经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了相关策略,目的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文章却只是一味强调销量下滑,忽略了企业在应对方面的努力,这种说法容易让公众产生误解。

对于文章中提到的“反应迟缓”“决策滞后”等评价,东风本田认为这些说法缺乏事实依据。他们一直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在新能源转型、产品研发和市场策略等方面不断优化和调整,并不是像文中说的那样“直到销量大幅下滑才想起来要应对”。企业内部一直在根据市场动态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文章中的相关表述属于主观臆断,没有客观依据。

东风本田回应销量下滑!S7表现不佳积极应对-有驾

本田新能源转型滞后

其实客观来说,本田在中国的销量下滑,不只是因为中国新能源品牌太强,抢走了日系车的市场份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田在新能源转型上动作太慢了。根据乘联会的数据,6月份新能源车在国内整体乘用车中的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3.3%,但像本田这样的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才5.3%,差距明显。

今年上半年,本田中国也推出了两款纯电动车,分别是东风本田的S7和广汽本田的P7,但这两款车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月销量甚至都没超过100辆,效果不太明显。

以前中国可是本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但现在随着销量下滑,本田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被美国、日本等市场反超了。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本田不能尽快在中国市场扭转局面,可能会重蹈三菱中国的覆辙,慢慢被边缘化。

东风本田回应销量下滑!S7表现不佳积极应对-有驾

作风建设与改革信号

8月2号,东风本田举办了一个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培训班,还开了个警示教育的大讲堂。会上,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做了一个题为《迎战》的讲话,提出了一个挺有冲击力的观点:**“高产出者高报酬,低产出者低收入,没产出的就退出。”** 还特别强调了两句话:“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叫炮火,让看得见用户的人决策产品。”

这话一出,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东风本田要大改特改的信号,想通过调整内部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不过,虽然这次改革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但真正要实现提升竞争力的目标,其实还是有不少困难要面对。

有汽车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不管内部能不能跟上,从外部环境来看,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本土新能源品牌在技术、市场反应速度、产品性价比这些方面都做得不错,优势明显。而东风本田在新能源转型上已经落后了,就算内部改革到位,短时间内要追上这些本土品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新能源转型挑战

而且,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选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习惯。对于东风本田来说,想改变大家在新能源领域对它的看法,吸引更多人来买它的新能源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光靠公司内部调整机制,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效果。

另外,本田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部署,以及它对中国市场资源的分配,也会影响东风本田的改革成效。这些外部因素,东风本田自己其实很难完全控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