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的风,还是吹向了保时捷。
最近,“保时捷利润猛跌99%”的消息冲到了热搜。
财报显示,保时捷今年前9个月的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与去年40.35亿欧元的利润相比,甚至不及一个零头。
要晓得,保时捷以前在豪车圈子里一直都是利润王者,2022年还有2023年,每年都能很轻松地赚到70亿欧元利润。
可是眼下,就一个季度保时捷差不多就亏了10亿欧元。
实际上,“保时捷售价不到40万”的话题去年就在互联网上炸了。哪怕是降价甩卖,还是没能挡住它利润急剧下降、销售量往下走的状况。
曾经的豪车,不香了。
01
据@凤凰网财经 报道,保时捷放出了从它上市起到现在表现最糟的季度数据。
2025年1—9月,保时捷国际市场的成交量和营业收入,比2024年同时期都回落了6个百分点,而在中国地区下跌最厉害,相当于只卖了去年74%的量。
其实保时捷国内业绩变差,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从2022年起,其在国内市场的交付量就一年不如一年。
从2021年在中国卖出9.57万辆,到2024年只卖出5.69万辆,差了快一半。并且一直跌个不停,到2025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更是少得可怜,前三个月才卖了9471辆。
汽车卖不出去,保时捷被迫把价格给降了。
保时捷当年在中国卖得最火的时候,买车没有任何优惠,还要额外掏钱,特别是Macan、卡宴等这种热门车型,要加十几甚至几十万才能买到。
到2024年那会,保时捷还因为降价这件事成了热搜榜常客。
当时Macan这款车型标价57.8万元,但深圳有渠道商只卖35.6万元,当时就有网友挖苦说:“保时捷再这么降下去,我都可以全款买了。”
2025年初,纯电动车Taycan也直接打出6折骨折价,还是现车,不用等。
六月,深圳又传出卡宴打6.5折的消息,一辆选好配置原本要花115万的车,当时只要75万就可以把它开回家。
除了降价,保时捷实体店也正在面临一场撤店潮,据传,其在郑州和洛阳等地一些店都清空了。
其实,保时捷品牌门店倒闭这种问题在去年就出现过。
去年3月,其开在广州中心区商场的门店被爆突然搬走了。
有网友说,天环一楼的店铺,每个月每平方米的租金是两千到三千块。
而那家保时捷店面就有460平方米,算下来一个月租金差不多要100万,这是亏到房租都交不起了。
就在这个节点上,保时捷的内部分歧也爆发了,渠道商们纷纷开始倒戈。
2024年6月,销量差导致库存积压,保时捷渠道商只能含泪大出血甩卖。
但保时捷公司为了有好看的销售数据,强行要求他们买进更多车,而且必须搭上部分冷门电动车车型。
在双重压力的打击下,很多渠道商联合起来提出抗议,甚至打算去总部要说法。
短短的几年时间,就从加价提车变成渠道商抵制,那个以前很赚钱的保时捷,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02
保时捷现在有多难,以前的它就有多风光。
2022年,保时捷成功上市后,其市值很快就超过了750亿欧元。
即使是疫情期间,其销量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在持续增长,2022年更是达成68亿欧元营收,拥有高达18%的销售回报率,把其他汽车品牌都远远地甩在后面。
这份风光里,中国市场占了很大的功劳。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全球销量中有三成是中国用户贡献的,而且中国还是其全球销量最大的市场,并蝉联榜首长达8年时间。
对不少车主来说,那时的保时捷是一种身份符号,更是用来撑场面的利器。
但这种靠Logo撑起来的豪华,现在在国内不吃香了。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全面迈入到电动智能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新能源车凭借其高性能,对传统豪华牌子来了个降维打击。
比亚迪技术、蔚来服务和小米生态,都在改写豪华这俩字的标准。
豪华不只是一个Logo,更是一种全新的智能体验,比如随叫随应的语音交互、全自动的驾驶功能和堪比小电视的超大屏幕。
而保时捷的电动车,比如Taycan,就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不是说它的造型不好看,而是智能化体验落后太多:语音识别准确率低、车机卡顿问题多、自动驾驶功能少,连OTA升级的速度都比国产车慢很多。
而且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慢就算了,价格还贵得离谱。
Taycan动不动就卖七八十万,比同级别的国产电动车贵了一倍。
它的纯电动Macan甚至比自家汽油版的车还贵上十几万。
除此之外,消费降级也是其销量下滑的一大原因。
以前买车是为了面子,价格越贵,品牌越大,开出去脸上就越有光。
现在,大家更关心车好不好用,值不值这个价钱。
而技术更好、配置更高、价格更低的国产品牌,刚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当面子价值开始下降,保时捷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03
为解决这场从没遇到过的危机,保时捷正在努力挽救局面。
在销售端,保时捷打算把资源集中到大城市的门店里,为此计划在2026年底前把经销商缩减至100家左右。
此外,为了节约成本,保时捷打算到2029年裁掉1900个职位。
不仅如此,保时捷还对外公布了一项重大的人事调整——更换CEO。
前任CEO没能带领公司跟上电动化发展的脚步,于是公司请回了一位曾在保时捷工作13年、且在其他豪车品牌历练多年的老将,带领其走出当前的困局。
另一边,面对国内销量变差的问题,保时捷意识到,只靠以前的名气已经走不通了,必须造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车。
为此,保时捷准备在上海新建一座本土化的研发中心,组建一个差不多300人的团队,聚焦中国车主的需求,开发更好用的汽车软件系统。
并打算到2026年,把这个新系统用到保时捷的所有车型上。
但是保时捷面对的难题,不是它一家的事,往大了说,是老牌高端车企共同面对的困境。
奔驰、宝马、奥迪的日子也不好过,它们一样面临着销量下降,转型慢,品牌失去吸引力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说到底,是现在汽车行业的竞争逻辑变了。
以前选好车,比的是哪个品牌的创立时间长,发动机声音够不够大。
现在比的是,车机系统流不流畅,语音功能聪不聪明,自动停车准不准确。
刚好中国车企最厉害的就在这些地方。
以前五六十万这个价位的市场,基本是奔驰和宝马的主场,但现在这个价位上,国产品牌的占比正在慢慢变多。
其中卖得比较好的是理想 L9 和问界 M9 ,很多原来买奔驰宝马的车主,现在都转去买这两个品牌。
理想汽车有冰箱和电视,问界有聪明的开车系统,比亚迪仰望能在原地转圈。
这些功能,以前的豪华车都没有。
这是中国制造业努力发展了很多年的结果。
配置更智能、售后服务更好、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品牌比豪车的车标更有吸引力。
所以,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失利,其实是一个必然的缩影。它表明,仅靠一块“金字招牌”就能畅通无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曾经的豪车,确实没那么香了。
-END-
参考资料:
1.凤凰网财经:《一代中产“人人都想要”的身份象征,过气了》
2.第一财经资讯:《保时捷迎来“至暗时刻”:销售利润暴跌99%,上市三年股价腰斩》
3.侃见财经:《突然暴跌!保时捷,卖不动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