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三万亿大众仿“恒大”后路,马斯克深刻点评:全面清算将至!

这几年,大众汽车的日子真是不太顺,背负着上万亿的债务,全球的车市又闹得一团乱,搞得大家直呼看不懂。

尤其今年,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一个个都在喊自己吃不消,大众作为领头羊,债务已经堆到大约4000亿欧元,折合成人民币也得超过3万亿。这一数字一出来,立马让人想到当年的恒大出事,挺吓人的。

债务三万亿大众仿“恒大”后路,马斯克深刻点评:全面清算将至!-有驾

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大众的隐痛早有苗头

大众集团的债务可不是一下子堆出来的,得追溯到早些年。早在2015年柴油门事件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当时美国环保局查出他们在排放方面搞了手脚,罚款和赔偿一起来,直接砸了300多亿欧元。

那时候集团赶快凑钱补窟窿,借了不少债,短时间还算挺稳的,没想到利息像滚雪球一样越攒越多。到了2020年疫情一来,全球供应链一下子卡住了,工厂停工,销量直线下滑,大众的现金流也变得更紧张了。

欧洲的汽车市场本来就主要靠出口赚外快,美国提高关税又添麻烦,中国市场竞争也特别激烈,燃油车怎么卖都不太好,转向电动车的投入更是花得一塌糊涂。

到了2025年,状况变得更糟糕。三月份,保时捷控股,也就是大众最大的股东,公布了2024财年亏损200亿欧元的消息,一出来,股价立刻大跌。

到十月底,欧洲媒体发出警告,说大众到2026年可能会出现110亿欧元的现金短缺,这消息还真是令人震惊。整个集团的总债务一直保持在3000亿欧元以上,再加上养老金和租赁责任,净债务比例可真是高得惊人。

分析师说得很直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集团得赶紧缩减规模了,关厂裁员的事儿已经在推进中。中国市场他们占了不少份额,但电动车市场被比亚迪和小米夺走了不少,到了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只涨了1.2%,北美的销量也出现了下滑。

跟恒大一比,恒大是在地产泡沫破裂后爆发的蹦极事件,而大众则是在汽车行业从燃油转向电动车的大转型中遇到的阵痛。不过,两者的共通点都在于杠杆太高,问题都出在借贷过度上。

债务三万亿大众仿“恒大”后路,马斯克深刻点评:全面清算将至!-有驾

恒大靠着高利率借钱疯狂买地,许家印那会儿野心挺大,销售额一度冲到3730亿,可债务也蹭蹭上涨到两万亿多。到了2021年流动性出问题,供应商纷纷堵门,项目也烂尾了,2024年1月香港法院直接下了清盘令。

许家印在2023年9月被深圳警方带走调查,罚了4700万,还终身禁止进入证券市场。恒大的事儿到现在,还是有600万业主在等着补偿,境外债务重组扑了个空,资产拍卖也走得磕磕绊绊。虽然大众还没到那样,可他们的债务结构差不多,高利贷占比也不低,一旦利率上扬,压力就会翻倍。

马斯克的评论听着挺像火上浇油,不过,这家伙一向喜欢怼传统车企。早在2021年,大众的CEO迪斯在X上刚发声就宣称要争夺特斯拉的市场份额,马斯克当时也不客气,回复说迪斯干得挺不错的,但如今局势似乎开始变了。

2025年11月4日,马斯克发了一条帖子,配上沃尔夫斯堡工厂的照片,直言要“大清算”。评论区顿时炸开了锅,有人提起恒大的旧事,也有人担心大众会不会拆分掉。

马斯克自己旗下的特斯拉也负债不少,可人家在电动化领域起步早,到了2025年交付量突破了200万,市值一直挺在前列。这一对比之下,就能看出大众有点尴尬:他们转型投入了数千亿欧元,但在软件和电池供应链方面还跟不上节奏,ID系列卖得慢,赚的钱也少。

说到底,大众的债不是天降的灾祸,而是人祸加上行业变动的结果。柴油门带来的问题还没彻底解决,疫情又添乱,现在电动浪潮袭来,集团原有的优势全都没了底气。布鲁姆接手集团高层后,着手压缩成本,关闭德国工厂,裁了1万岗位。

这些招数听着挺刺激,但要是不用的话,现金流是真顶不住。投资者如今最担心的,就是债务集中到期,2026年有上千亿得还,融资环境也变得更难。要是市场再继续冷淡,大众说不定会步恒大后尘,资产都被债主盯上了。

债务三万亿大众仿“恒大”后路,马斯克深刻点评:全面清算将至!-有驾

电动化赛道卡壳,传统车企的集体焦虑

这两年,汽车圈的主流就是电动化,落后一步就会被甩得挺远。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大众,年卖出几百万辆,但燃油车依然占据很大比重,转型的压力真是不小。到2025年,他们在MEB平台上投资了几百亿,茨维考工厂也生产ID.3和ID.4,可是销量还没达到预想的那么火。

欧洲补贴减少,美国IRA的门槛又那么高,中国的本土品牌价格战打得激烈,大众现在夹在中间,利润率跌到5%以下。布鲁姆在财报会上坦言,关税和芯片短缺是主要难题,今年第三季度亏了15亿欧元,里面保时捷品牌的减值损失占了不少。

恒大这边,搞多元化基本也不成啊。许家印从地产转到足球,还涉足新能源,2018年花大钱投了法拉第未来,到了2020年恒大健康上市,可惜技术跟不上,债务越堆越多。等到恒大清盘后,那些新能源的资产被拍卖,买家挑三拣四,回收的钱不多。

大众虽然有奥迪、保时捷这些响亮牌子,但到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也就是微微上涨1.5%。欧洲电动车的销量涨了37%,挪威市场表现还算不错,但北美方面就明显不好了,ID.4一加关税,价格竞争力就跟不上了。集团跟Rivian合作软件的事儿,7月还签了更深入的协议,可真正见成效恐怕还得等一阵子,做这个投资也得花不少银子。

马斯克那“彻底清算”听起来挺狠,但实际上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行业的大洗牌就要来了。特斯拉不仅卖车,还出电池和软件,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大众还得从零开始学这些东西。到2025年,全球电动车占比会超过30%,大众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全部电动化,可路子真挺窄。在债务压顶、融资成本高的情况下,银行对风险的判断变严,贷款也变得越来越难。

跟恒大比的话,大众可是靠着政府背景撑腰,像下萨克森州持股,欧盟还给补贴,但这可不代表万能钥匙。许家印那套高杠杆疯狂扩张,忽视了风险因素,早晚得吃亏。如今,大众得擦亮眼睛,把注意力放在核心业务上,甩掉那些拖后腿的包袱。

这盘全球车市的局势啊,地缘政治也搅得挺热闹。从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摩擦就没歇过,到了2025年,特朗普再次上台关税恐怕还会提高,导致大众在美国的工厂成本变得更高。英国脱欧之后,供应链也跟着闹腾,布里斯托尔那边的物流还卡着,动荡不安。疫情的余波还在,芯片短缺一波接一波,怎么都难搞。恒大是国内房地产调控收紧带来的爆发点,而大众面对的,则是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幻。

这两件事情都在提醒咱们,企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别把债务当成救命稻草。马斯克自己也说过,特斯拉差点倒闭三次,最后靠创新才挺过来。大众想要生存,就得加快发展电动车,减轻债务,削减负担,否则真的可能被清算得走投无路。

债务三万亿大众仿“恒大”后路,马斯克深刻点评:全面清算将至!-有驾

破局在望还是深渊在前,车企的十字路口

大众现在不是没办法,关键还是看怎么干。集团把2025年的全年预期往下调了,预计利润率才2-3%,不过同时宣布会加大在电池方面的投入,还准备扩建萨尔茨吉特工厂,也会和北汽进一步加强合作。

中国市场他们可没打算放弃,天津厂那边关了,转向出口导向,港口的车船都在忙活。软件系统升级得挺快,ID系统也在不断迭代,虚拟测试省了不少钱。布鲁姆特别提到,和Rivian联手能弥补一些短板,预计到2026年就会看到成效。不过,债务重组得抓紧,目前20亿欧元的贷款还在协商展期,银行那边还得看资产的质量咋样。

恒大的清盘进度有点慢,计划在2025年8月从港股退市。许家印那边藏匿的资产被挖出来,金额高达23亿美金,法院也开始追责。业主们的维权行动越来越激烈,社区里到处贴满通知,涉及资产回收、拍卖的事宜,足球俱乐部也被剥离出来了。

许家印的罚单终于落到,家族信托开始变现还债,结果看起来挺凄凉。恒大的经验告诉我们,别乱搞多元化,连本业地产都守不住了。消费者有品牌护城河,奥迪Q8卖得稳妥,保时捷911也挺火,慕尼黑厂的生产挺热闹。到2025年,他们打算出售一些非核心资产来回笼资金,把债务降到2000亿欧元左右。

说白了,这次的债务危机就是个警示。企业别贪图快钱,杠杆用得恰当一点才行。恒大败在地产泡沫上,大众卡在电动车的转型里,但两个都得正视现实:市场变了,要么调整,要么淘汰。投资者现在多留个心眼,股价低迷是个捡便宜的好时候?普通人在买车时,也得多想想背后那堆债,不能只盯着配置走。车市这潭水,深得很,搅几下才能看个透。

债务三万亿大众仿“恒大”后路,马斯克深刻点评:全面清算将至!-有驾

恒大的事情,结果基本板定了,清算团队开始追债,资产也变得碎碎的,许家印被禁足,整个地产圈都紧张不安。王健林的万达也在缩减规模、甩卖资产,行业的寒冬似乎还得持续挺一阵。许家印从曾经的首富变成了阶下囚,野心倒是挺大,可能力跟不上。大众布鲁姆则比较务实,关厂虽然狠一些,但输出现金流还算稳妥。到2025年10月,集团工会和谈搞定了,裁员、补偿都安排妥当,社会局势也算稳定下来。

纵观全球,车企之间的分化愈发明显。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大关,Rivian则走小而美的路线,大众不得不转型成科技企业。马斯克在X(前Twitter)上挺活跃,经常怼人制造热度,但特斯拉的债务也是不小的。到2025年2月,银行要甩卖Twitter的债尾款,他自己还回购了12亿。整个行业的共同点就是,创新才是真正的王道。马斯克也说过扎心的话,行业真正需要这些。未来的走向怎么样,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