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把车况优良的老车送去报废以换取补贴,实际上是吃了亏的!我一朋友就这样想,他觉得反正都用到13年,干嘛还留着浪费空间?我得说,这种想法,有点太简了。
就说我前阵子碰到的那辆车吧,2011年的大眸速腾,只跑了15万公里。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没修过,状态还算不错。车主是个五十来岁的阿姨,看上去特别接地气。一边跟我说话,一边还在看车里的座椅和内饰,那副打理得干净利索的模样,让我心里暗暗点头。实际上,她那辆老伙计,比她还干净,至少车况还让我觉得能再跑几万。
我记得我当时翻了下笔记,油耗也还算合理,百公里大概6.5L,也没听过什么奇怪的异响。可是呢,店里那位检车师傅跟我讲:你看看这油没毛病,但确实排放开始滞后,年审都快扯不开关系了。我就心里想,说白了,这车这几年维护没亏本——油箱、滤清器、刹车片都按时换,除了一点点老化的胶条,其他都还算好。
这段先按下不表,归根结底,车的价值不能只看表面。那阿姨跟我说,最近被报废补贴忽悠了,听说可以补两千多,还包拖车,挺划算的。可是我心里就想:你要真舍得,那其实还是挺亏的。因为,按照私人卖车的市场,有这个车主给价,估摸着还能值个一万上下(这是个粗略估算,实际还得看具体车况)。而如果报废了,顶多两千多补助,剩下的,真得亏了。
你想啊,估算这辆车还能用足十年,也不算扯。路上稳定得很,底盘扎实,轮胎磨损不严重(我还摸了摸轮胎花纹,一点点用过的痕迹都看得出来)。别说,仅仅两年时间,这辆车的折旧其实也还不过三成。尤其是在一些地方,二手价格还在稳定反弹。
但是你知道吗,有时候这些补贴的事儿真没那么简单。比如说,4年前我听过个说法,官方补贴其实也免不了被算进成本里。还记得我的一位修理工说,他的老板开店的那辆车,快十年了,排放和噪音还能控制得住,干活时一点不掉链。这年头,环保要求太高,没有必要硬去修那些老车。(这句我觉得可能有点偏激,但不无道理)
其实我还挺好奇,那个补贴政策,怎么定义老旧会不会太模糊?毕竟,有些车跑了20万,也还能开得挺顺。修车的人常说:"只要不出毛病,不要为了追逐新鲜感去换车。" 有朋友会说:反正买新车,油耗低、配置高,不香吗?我当然也懂,但我一直觉得,车这是感情,不全是数字。
你说,咱们普通人买车,除了价格、油耗外,还会考虑到后续维修的便宜程度。像我那次,跟邻居王大哥聊天,他说:我开出了个奥迪,两年下来,维修费都快赶上一辆经济型车了。可惜,他没考虑到,买的那车,虽然名字名气大,但用起来实在坑。
回头又想想,用来代步的车,性价比才是王道。像我刚才提到的这辆速腾,就是典型的老友伴。我查了点数据,二手市场拿出一辆状况良好的十年车,卖个一万是极合理的。比起交了补贴那个一瞬间,实际上,留着自己开或者卖掉,利润都挂得不算少。
说到这里,我想起的另一个疑问:你们对车子还能跑十年的盲信,有没有想过这个估算的依据?我不敢说百分之百靠谱,但市场上的二手车行情,告诉我,经过适当维护的老车,是可以再打拼一段时间的。
(这个疑问留在这里,谁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我有个朋友曾经说——你别看车厂一年的新车型推得像火箭似的,但实际上,很多优质二手车,经过合理的保养,反而更有性价比。相比新车那铺天盖地的配置升级,老车主要有的,是那份稳得住的感觉。
这让我想到,也许我们对报废这个事儿的理解,有时候太片面。一辆车是不是应该报废,还得看实际,用车人的需求,以及维护的成本。就像我刚才说的,我那个年轻朋友买了辆二手车,才花了三万,他用得比我那辆还开心。而且,他还跟我说:这车跑了四万,还能跑五万。我心想,没细想过呢,但也许,这辆老伙计还能再陪他几年。
哦对,别误会,我也不是说所有旧车都还能跑得动。毕竟,关键部件的状态、使用环境以及驾驶惯,都得考虑进去。比如说,连续几年不开空调,轮胎每天气压打到极限,这样的车还值钱吗?我想还是要看人的眼光。
嗯,关于老车的话题,其实挺复杂的。你会不会也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听到补贴和报废,就觉得划算,但忽略了车本身的潜在价值?毕竟,老车不全是废铁。
我在想,要不要试试把那辆速腾挂到网上卖掉?找个懂车的人帮忙看一看价格。自己开了十几年,肯定带着情感,但不晓得心里那根弦还能扯多长。你们怎么看,买车真是日子里的事,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