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街道上,摩托车司机埃马纽埃尔刚送完一位客人。 他拍了拍座驾的油箱,笑着对路人说:"这辆中国摩托比我上一辆日本车更耐颠簸,后座还能多载一袋木薯。 "在非洲,像他这样靠中国摩托车谋生的年轻人正以惊人速度增长。
2025年1-9月,中国摩托车向非洲出口量达到433.32万辆,这个数字背后是72.8%的同比增长率。 与此同时,传统第一大市场拉丁美洲的增速只有14.89%。 去年此时,拉美还领先非洲近180万辆,而今年这个差距已经缩小到不足60万辆。
非洲摩托车市场的爆发并非偶然。 数据显示,整个非洲大陆注册摩托车数量仅2700万辆,而人口不到非洲十分之一的越南,摩托车保有量却达到6000万辆。 这种悬殊对比让中国摩托车企业看到了商机。
在肯尼亚,摩托车被当地人称为"波达波达",意思是"随时出发"。 这里每10个肯尼亚人中就有一个从事摩托车运输行业。 中国摩托车企业针对这一特点,专门加厚了坐垫、加长了车身,甚至根据非洲常见的花布长袍设计了更宽敞的脚踏板位置。
重庆摩托车企业对非出口已占其总出口的15%-20%。 2024年全国摩托车出口十强企业中,重庆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这些企业不仅出口整车,还在非洲当地建立组装厂。 去年在西非国家加纳,一条由中国企业投资的摩托车组装线正式投产,日产量达到200辆。
非洲市场的特殊性要求产品必须适应当地条件。 在撒哈拉以南地区,摩托车需要应对长达半年的雨季。 中国企业为此开发了特殊的防锈涂层和防水电路系统。 刚果河沿岸的摩托车经销商反映,经过防水处理的车型故障率比普通车型低40%。
电动摩托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到2027年,非洲电动摩托车市场规模预计将增至50.7亿美元。 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中国品牌的电动摩托车充电站已经覆盖主要城区。 当地骑手算过一笔账:电动摩托车每公里成本只有燃油车的三分之一。
中国摩托车商会秘书长张洪波指出,非洲电动摩托车市场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 摩托车厂、电池厂和充电桩运营商必须协同作战。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企业正在建设包括充电站在内的电动出行生态系统。
在尼日利亚拉各斯,一家本地企业从中国进口散件组装电动摩托车。 他们的组装车间每天能生产50辆车,每辆车比直接进口便宜30%。 这家企业的老板说,他们使用的锂电池来自浙江,电机产自江苏,车架则是在本地生产的。
今年1-9月,中国摩托车出口总额中,非洲市场贡献了23.05亿美元。 这个数字虽然略低于拉美市场的29.98亿美元,但增速却是后者的近5倍。 行业分析师认为,照这个趋势发展,非洲在年底前超越拉美成为第一出口市场几无悬念。
东南亚市场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在越南、印尼等国,日系品牌占据近九成市场份额。 中国摩托车企业在这些市场主要依靠电动化产品寻求突破。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向东南亚出口的电动摩托车同比增长15%,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的3%增速。
欧洲和北美市场则呈现不同特点。 2025年1-9月,中国向欧洲出口摩托车111.2万辆,其中大排量车型占比显著提升。 隆鑫、春风动力等企业推出的650cc以上车型,开始进入欧洲高端摩托车俱乐部采购清单。
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港,每周都有专运摩托车的滚装船到港。 码头工人注意到,最近半年来自中国的摩托车集装箱数量明显增加。 这些摩托车在清关后,会通过陆路运输至撒哈拉以南地区。 一条从西非港口城市洛美到内陆国家布基纳法索的摩托车物流通道,现在每月能输送上万辆中国摩托车。
乌干达坎帕拉的一家摩托车维修店老板说,他去年参加了中国厂家组织的技术培训。 现在他的店里能维修5个中国品牌的摩托车,配件供应时间从原来的两个月缩短到两周。 这家维修店每月接待的中国摩托车客户数量,从2024年的30辆增加到2025年的100辆。
在塞内加尔达喀尔,中国摩托车企业赞助了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协会。 协会负责人表示,这种合作帮助他们获得了更优惠的购车贷款条件。 现在会员购买中国品牌摩托车可以享受分期付款,首付比例从40%降到20%。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摩托车在非洲的广告投放量同比增长55%。 这些广告大多采用本地化策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的户外广告牌上,中国摩托车与当地明星运动员一起亮相。 在肯尼亚内罗毕,中国品牌冠名的摩托车越野赛吸引了上万名观众。
根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摩托车出口总金额达到84.88亿美元。 其中非洲市场金额占比27.1%,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 单辆摩托车平均出口价格方面,非洲市场为531美元,低于拉美市场的609美元。
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一家中国摩托车企业建立了培训中心。 这里不仅培训维修技术,还教授驾驶安全知识。 中心负责人表示,他们每月培训500名摩托车司机,结业学员的事故率比未培训者低30%。
加纳阿克拉的摩托车经销商发现,中国品牌的售后服务网络正在扩大。 三年前只有首都设有维修点,现在全国主要城镇都有授权服务店。 这种售后网络的扩展使得中国摩托车在二手市场的保值率提升20%。
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摩托车在采矿区的使用量特别大。 矿工们认为中国摩托车更适合载重,而且维修成本低。 在矿区道路上,每10辆摩托车中就有7辆是中国品牌。
埃及开罗的交通部门数据显示,2025年新注册的摩托车中有60%来自中国品牌。 这些摩托车很多被用于外卖配送服务。 一家外卖公司负责人说,中国摩托车的油耗表现比预期好15%,这对需要长时间行驶的外卖行业很重要。
在阿尔及利亚,中国摩托车企业与当地银行合作推出租赁服务。 用户只需支付少量押金就可以租用摩托车,租金直接从每日收入中扣除。 这种模式使摩托车使用成本下降25%,特别受到年轻用户欢迎。
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摩托车经销商反映,中国品牌的车型更新速度明显加快。 去年他们代理的品牌推出了3款新车,今年已经发布了5款。 这些新车都针对非洲路况进行了特别调校,离地间隙普遍增加3厘米。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摩托车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正在快速提升。 研究人员在5个农业省调查发现,中国摩托车已成为农产品运输的重要工具。 一辆摩托车平均每天能为农户节省4小时运输时间。
在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中国摩托车企业举办了试驾活动。 参加活动的牧民表示,摩托车比骆驼更适合在现代化道路上行驶。 他们现在用摩托车驱赶羊群,效率提高一倍。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非洲中产阶级人口数量在2025年达到3.5亿。 这个群体对交通工具的需求正在改变。 内罗毕的一位中学教师说,他选择中国摩托车是因为"价格只有日本车的一半,但足够接送孩子上学"。
在马里巴马科,中国摩托车经销商开设了体验店。 顾客可以试骑不同车型,店内还提供免费咖啡。 这种销售模式使成交率提升40%,顾客平均决策时间从一周缩短到一天。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向非洲出口的摩托车配件金额达到2.3亿美元。 尼日利亚卡诺的一个配件市场里,中国产的摩托车轮胎每天能卖出200条。 店主说这些轮胎特别适合非洲的砂石路面,寿命比普通轮胎长30%。
在赞比亚卢萨卡,中国摩托车企业举办了安全驾驶讲座。 参加讲座的骑手获得反光背心和头盔。 交警部门数据显示,佩戴这些安全装备的骑手事故受伤率下降50%。
苏丹喀土穆的摩托车出租车司机组成了行业协会。 协会与中国厂家直接谈判,获得了批量采购优惠。 现在会员购买摩托车比市场价便宜10%,还能享受免费首保。
根据海关数据,2025年1-9月中国向非洲出口的摩托车中,125cc排量车型占比最高,达到45%。 这类车型最适合非洲的城市通勤需求。 在科特迪瓦阿比让,125cc摩托车的月销量突破1万辆。
塞舌尔维多利亚港的旅游公司采购了50辆中国电动摩托车用于环岛观光。 公司经理说,电动摩托的静音特性让游客能更好地欣赏自然风光。 这些摩托车每次充电可行驶80公里,足够绕主岛一圈。
中国摩托车企业在非洲的本地化员工比例正在提高。 在安哥拉罗安达的组装厂,本地员工占到80%。 厂方为员工提供中文培训,优秀员工有机会到中国总部学习。
莫桑比克马普托的渔业公司使用中国摩托车运送海鲜。 公司负责人说,摩托车比汽车更能适应渔市场的狭窄通道。 现在他们拥有30辆专门改装的货运摩托车,每辆车日均运送海鲜500公斤。
在布隆迪布琼布拉,中国摩托车企业捐赠了20辆摩托车给农村诊所。 这些摩托车用于紧急医疗物资运输,使偏远村庄获得药品的时间从3小时缩短到40分钟。
利比里亚蒙罗维亚的邮局使用中国摩托车投递邮件。 邮递员说,这些摩托车能适应雨季的泥泞道路,投递范围扩大到以往汽车无法到达的区域。 现在农村地区的邮件投递时间减少两天。
根据国际摩托车制造商协会数据,非洲摩托车市场容量在2025年达到1500万辆。 中国品牌在这个市场的占有率从2020年的15%增长到2025年的35%。 在部分西非国家,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50%。
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的出租车司机发现,中国摩托车的配件很容易获得。 任何一家维修店都能找到通用配件,这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 一辆中国摩托车的月均维护费用只有日本车的三分之二。
在索马里摩加迪沙,中国摩托车成为人道主义物资运输工具。 援助组织工作人员说,摩托车能快速通过安全检查站,将药品送到急需的地区。 他们使用的摩托车经过特殊改装,增加了货物架和防震装置。
冈比亚班珠尔的渔民使用中国摩托车将渔获运往市场。 他们给摩托车加装了特制鱼箱,每天清晨沿着海岸线行驶。 这种运输方式使鱼获新鲜度提高,售价提升20%。
南苏丹朱巴的联合国维和部队采购了中国摩托车用于巡逻。 士兵们反映这些摩托车在恶劣路况下表现可靠,最高时速能达到90公里,足够应对大多数突发情况。
莱索托马塞卢的山丘地带,中国摩托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当地居民说,这些摩托车爬坡能力强,适合山区使用。 现在他们用摩托车运送建材,盖房子成本降低15%。
斯威士曼齐尼的甘蔗种植园采购了中国摩托车用于田间管理。 管理员每天骑行摩托车巡视作物,效率比步行提高三倍。 种植园经理说,一辆摩托车可以替代两个步行管理员的工作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