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

听说南通宝宁宝马4S店品牌授权要终止,不知道你是什么感受,反正我第一反应是:心里那个凉啊!比现在的西北风还刺骨!你说,买辆好车图个啥?服务、安心、放心呗。结果,买完车服务还没怎么享受,店说关就关,剩下的权益咋办,指望谁给个答复?这可不是小钱,几千,甚至有人卡里万八块钱,还有大把的保养没做,“一面漆”“代金券”都成打水漂了吗?

换做你,能不慌张?有人说:都2024年了,4S店不就是个渠道代理,走了再换个新代理呗。听着容易,可人家写得清清楚楚,“仅限在览海集团兑换的,得联系门店解决”,可你电话打得通么?有几个能真正联系上?你这权益谁兜底?是不是得自己“死磕”?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所以,我就在想,为啥4S店说摘牌就摘牌,里外都没人打招呼,消费者总是最后知道?明明钱和服务都付出去了,怎么成了店家说散就散的“无主之地”?就像是夜跑跑到一半,教练抄身悄悄溜了,你自己还傻愣着绕圈。这几天,南通宝宁门店里进进出出的,都是揪着心来维权的车主。谁不着急?这服务承诺,落地变成“终止通告”,你敢说这不是赤裸裸的割韭菜?

我们可以再深点想想,4S店“授权生意”模式到底靠不靠谱?消费者权益的保障,难道全靠4S店乌鸦变凤凰、爱做多久就做多久?合同签的是4S店,授权又是品牌的,钱放在谁那,谁来认这个账?你要说,宝马总部大气,任何宝马授权经销商都能继续提供“标准服务”,听上去很美,但真的合理吗?厂商与渠道、消费者的多方博弈,最倒霉的总是中国广大车主。

我们常挂嘴边一句话,“契约精神”。可在实际生活里,不痛不痒的“契约条款”总是被各种“变通”。连国际大牌宝马也到处出幺蛾子。我今天买了你的车、你的服务包、保养套餐、代金券,明儿你就“品牌授权终止”,你告诉我别担心,随便去哪家别的经销商都能继续服务,可偏偏“某些权益”只能就在你这个将门店“盖锅卖铁”的地方兑现,还非得自己上门找店家“聊聊”,店家电话、微信全都没影,你这叫“为谁服务”?

打个比方,你在家具店买了沙发,店家送了三年清洗服务,一年还没到,店黄了。你想清洗,电话那头只剩语音在播音乐。你说这钱该找谁要,谁来给说法?咱们常讲“被动维权”,每一次这种摊上事儿就得“主动出击”,有几个普通人愿意天天为自个儿“追债”?逛趟南通宝宁,店里气氛跟“年终大甩卖”差不多,大家都是争分夺秒“抢”自家权益,生怕慢一步钱打水漂。

但更讽刺的是,除了宝马自己的“原厂服务”可以全国通兑,其实人家还给出个“解决方案”——剩下的“仅限在本集团兑付的售后产品”需要自己联系门店,体验下闭环服务是啥?消费者成了浮萍,居无定所。一切以“品牌为先”,你想薅羊毛人家“理直气壮”关门大吉。这不奇葩?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这里面还有个吊诡的地方,“品牌商和经销商谁应该为消费者未兑换权益负责”?拉条横幅写“我们终止授权”,走得潇洒,受伤的是谁,不用多说。看看这几年,汽车品牌授权终止、4S店跑路、消费者追不回钱、维权无门的新闻层出不穷,很多都是“先赠后收”,一场互相拉扯下来,开奖那天才知道谁垫了底。要问这合理不合理,我只能说,一切没有底线和托底的合同,最终坑的还是买单的消费者。

很多人还在评论里问,既然厂商那么有实力,能不能给个更人性化的“托底保障”?你说授权了几十家4S店,哪家出问题了,厂家直接顶上,代为消费,所有权益打通,不就彻底解决大家的焦虑了吗?可现实是,他们只管属于品牌自有的产品和服务,至于经销商扩展出来的其它权益,成了灰色地带。也就是说,你看着买的是宝马的“全家桶”,但实际上有些服务“外包”给了当地经销商。厂家和经销商相爱相杀,叫“品牌升级”、“经营策略调整”,一刀切下来消费者变成“待宰羔羊”,谁还敢放心买服务包、礼品卡?

再说维权,有人肯去店里闹、去消协投诉,有人自认倒霉。“来都来了”一次,钱赔进去就图个认栽,有啥用?一场闹剧过后,难不成还真有谁把消费者权益当回事?最多就是媒体报道一通,相关部门说会密切跟进,等“热点”一过,维权队伍人去楼空,门头一换,又是新一波做生意。我就有个问题,4S店允许“跑路”,为什么不能有标准的风险保障池?别说你做不到,外卖快递都能设赔付基金,大牌车企就不能兜底一票?你的品牌,不靠诚信靠啥?

品牌说:“只要是宝马原厂服务,全国授权商都认。”乍一听像是福音,其实只是把“锅”往经销商甩,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些本土大牌也玩这套,最终大家撕心裂肺,服务水准越来越低,捞一笔关一茬。每个被坑过的消费者,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却只能各自“小声抱团”。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其实回过头看,维权难、服务碎片化、风险一脚踢,本质上是“责任模糊”,品牌和经销商都不愿意给风险买单,消费者夹在中间“挨板子”。说到底,所有的套路都逃不过“信息不对等”——再好的服务、再牛的权益,万一哪天你在的4S店跑路,钱再多也成了泡影。这时你才发现,所谓“宝马标准服务”,只是他们愿不愿意做的底线。你的权益,永远不在合同纸上。

就拿宝马这事讲,几年间各家4S店倒的倒、关的关,维权的、舆论的,没喘口气。但始终没有一家品牌真的站出来,给消费者一个“所有风险我来担”的保障承诺,最多就是甩手一句“请联系原门店”。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难道国人真的“善忘”,第二天还会跑去买你的“保养套餐”?

南通宝马4S店摘牌,车主权益难保障,售后维权遇阻-有驾

我们总是一遍遍谈“消费升级”,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百姓花钱更有主张,希望自己买到的不是“定时炸弹”。真正的消费升级,是服务能连贯、风险有备份,出了事有人兜底,有投保有维权。一家店关门就得跑维权,这还叫现代服务业?

最后说一句,有合同约定的权益,理应由品牌方全责。这才叫负责任的企业。这些“集团内部产品”“仅限门店兑付”,说白了就是饭店临关门,先把“仅限会员堂食”的饭卡吃光溜。咱老百姓就得长点心,买再多权益也要琢磨琢磨,有没有品牌托底,有没有风险保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想扛大旗,还得先撑得住大雨。

有时候设身处地想一想,下次谁还愿意为这种不确定性感冒?服务的信任一点点被磨灭,说好的“终身服务”,最后换成“终身自觉”。社会在进步,监管也别装糊涂,你不保护消费者,等着看品牌大厦轰然倒塌吧。 宝马4S店摘牌这一幕,今天发生在南通,明天你会不会也遇到?你的权益真的能全身而退吗?这个问题,谁能答上?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