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逸再登顶,但这次燃油车赢得很不体面
26,337辆的销量冠军背后藏着三个扎心事实。轩逸7月卫冕的代价是终端降价3.8万,经典款裸车价跌破7万。这代车型已经6年没换代,靠"新老同堂"策略硬撑。更讽刺的是,新能源榜单前五加起来能吊打这个数字。燃油车所谓的胜利,不过是靠骨折价续命。
合资车霸榜?那是用经销商眼泪换来的。大众系全线降价20%,速腾1.5T EVO版本15万就能落地。宝马3系入门版跌破25万,销售说这价三年前想都不敢想。但消费者不傻,26%的准车主在展厅比价后转身去了新能源店。现在卖燃油车就像劝人买诺基亚,性能再强也敌不过时代趋势。
日系三强表面风光,内里早已油尽灯枯。凯美瑞混动占比跌破15%,雅阁燃油版库存周期长达98天。4S店朋友偷偷告诉我,现在卖一辆轩逸的提成还不够买杯奶茶。更可怕的是这些"销量王"的置换客户80%流向比亚迪和特斯拉,所谓的基本盘正在自断经脉。
德系车用科技续命的样子真狼狈。迈腾的第四代EA888发动机热效率做到38%,但车主实测油耗比官方数据高2L。途观L那套IQ.Drive在高速上连变道都要人工确认,隔壁理想L7早就能自动绕开锥桶了。这些燃油车最后的倔强,在新能源车面前就像用算盘对抗量子计算机。
自主品牌正在上演燃油车绝地求生。星越L的2.0T+8AT动力总成比合资省油12%,博越L的NOA高阶辅助驾驶能自动上下匝道。可惜这些技术来得太晚,现在买20万级燃油SUV的消费者,不是情怀党就是被限牌政策逼的。4S店销售说连农村客户都开始问"这车能充电吗"。
豪华车反扑?那只是回光返照。奥迪A6L的12V轻混系统省油效果约等于少载半个人,宝马的CLAR后驱平台再厉害也架不住隔壁蔚来换电3分钟。更致命的是这些车二手价半年跌掉15%,而同期Model 3只跌了6%。现在买56E的人,不是公司抵税就是真不懂车。
燃油车正在变成手机里的老人机。参数表上写着百公里加速7秒,实际开起来变速箱思考人生2秒。标榜L2级自动驾驶,结果连车道保持都画龙。最可笑的是某些车机系统还在用电阻屏,倒车影像糊得像是用诺基亚N73拍的。这些体验在2023年简直离谱。
价格战打到这个份上,受伤的只有4S店。某日系品牌经销商单月亏损80万,全靠厂家返点吊着命。二级市场出现7折的库存车,但消费者宁愿多花3万买插混。现在卖燃油车就像在泰坦尼克号上抢头等舱,位置再好也改变不了沉船命运。
所谓燃油车胜利,不过是新能源暂时放过10万级市场。五菱缤果、比亚迪海鸥正在下沉渠道,明年这个价位将掀起腥风血雨。更可怕的是电池成本还在以每年8%下降,燃油车最后的价格优势很快会消失。现在的销量榜,大概率是燃油车最后的狂欢。
这样的燃油车残局,你还会为情怀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