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汽车市场变迁,家轿热销沉浮,中大型车渐显平淡

2012年,那是个连做梦都敢想买房买车的浪漫年代。彼时楼市还是“洒洒水啦”的刚需阵地,油价涨得还没到让你割肾买油的程度。买车?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月供多一份房贷的意思。于是四海八荒的人都踏上了买菜顺便飙车的伟大历程——后来才知道,原来汽车只是对存款的隐晦侮辱,油价和保养才是生活的温柔暴击。我要回顾十三年的汽车市场,你说是怀旧,其实就是“互联网嘴替”版的翻旧账。面对各级热销车型的沉浮,我只想说一句:当年的大哥,如今还在吗?当年的小弟,是不是现在已经在路边卖烧烤了?

豪华车的世界,依然是老三样在玩“三国杀”。当年的宝马5系,开起来稳得像考研不知道第几次的人生,操控是最有名的毒鸡汤,喝了上头不说,还戒不掉。五系从油腻到文艺,从官车到奶爸,十三年熬成了C级车圈里的不老传说。你说它变了么?它的短板也许比当年修得还短,但销量榜上依然鲜衣怒马,不服不行。奥迪A6L更像中年人的诗和远方——你上有公司老板,下有客户关系,“上上下下”都认它。十三年前凭官车光环混饭吃,毕竟谁不想感受当官的快乐?现在官车滤镜褪色了,奥迪摇身一变成了成熟男人的购物车:有钱也可以“不太高调”。你问奔驰E级?那是给不着急上天、但想躺平沉下去的中年人准备的。有些人开奔驰E是追求路感,但更多人只是想知道副驾能不能平躺睡整觉。沃尔沃S60呢?2012年凭一腔“我们最安全”豪情闯江湖,奈何大家发现,真正安全的不是车,是银行存款。这些年混得如同失联青年,曾经的安全符号,只剩下朋友圈专注安全教义的点赞。

再说家轿界,尽管大家都在说“中国人买车太单调”,但真相只有一个:谁挣钱容易谁傻X。2012的朗逸,大街小巷跑得比外卖员还勤快,一年年从第N代变成第N+3代,这皮实耐造的特质,简直是家轿界的“东亚趴体之光”。你要瑕疵它?得了吧,就连啤酒瓶碎了都能“接着喝”的家轿用户,他们的审美和需求有你想象的这么复杂吗?福克斯2012年圈了不少“小嫩头”粉丝,毕竟操控“神车”,油耗“神坑”,年轻人最擅长为信仰买单。但谁能抵住合资大潮里的价格战?后来产品更新跟不上脚步,油价飞速上涨,小年轻们还是懂事了——买菜比沙雕漂移更能带来快乐。宝来曾经陪大爷走四方,最后却被后浪们一脚拍在了沙滩上。不过也别感伤,毕竟有些车生来就不是给你用到老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适合的就去写历史。

如果说家轿是“苟且偷生”,那中端车市场就是“卷生卷死”。高尔夫2012年的时候是麻辣小钢炮一枚,“年轻人的第一台德系车”,也是“修好离合器第二春”的促成者。三五年后依然有人等着高尔夫的新品,但时光就像动力电池,不管你多么舍不得,电量一空,一切都熄火了。新能源大潮来袭,连看发烧友都快成绝版人群了。别克英朗当年空间动力两开花,可惜后来发现开它的人越来越像“情怀收割机”——啧啧,你还是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合资小王子?卖着卖着主线都迷失了,大概只剩下“对不起,这位用户已无法连接。”明锐是另一个走错片场的背锅侠。2012年还算“诚意满满”,空间大、价格低,“穷人思维”的最佳助推器。结果,斯柯达作为一个“老外表亲”品牌,眼睁睁看着自己掉进了“消亡名单”——你说命运吗?不,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十三年汽车市场变迁,家轿热销沉浮,中大型车渐显平淡-有驾

再往上爬一层,说说那些中大型轿车和商务宠儿。十三年前,帕萨特和迈腾头顶白丝带(也就是装饰条),扶摇直上,单位团购和老板心头肉。甭管开起来多“行政机关”,反正气场两米八,你都有一种很早就退休的错觉。遗憾的是,后来新能源卷进来,日系卷空间,国产卷价格,所谓的德系格调也就成了“37度的大白开水”。帕萨特、迈腾虽然没被拍地摊,但销量份额早已被拆分拼凑,想找回“当红天菜”的余韵,只能在老车主晒维修账单的时候回味一下经典。君越就更别提了,舒适有余,存在感不足,升级得慢如客服那一声“请稍等”,总之“舞台灯一关,大家都各回各家。”

你要问,这十三年,汽车厂商和消费者到底都完成了哪些自我救赎?说是“自我优化”吧,也就是你推我挤,不是产品变强了,就是谁先认怂。“拈轻怕重”的打法果然老少咸宜。留在牌桌上的,要么命硬、要么背后“老板”特别给力。至于那些“泯然众人矣”的选手,大多是因为战略眼界跟不上大势、产品力缺少洗脑包、又或品牌本来就是一锅没有WiFi的泡面,到点吃完也没啥好追忆。曾经号称统治级别的经典,很多已经变成了“最后的摇滚乐”——想听怀旧请你吐槽,想要潮流请看新能源车的百变数码脸。

此刻你要是问我,未来会怎样?其实没啥好预测的。十年前人拍着良心说,德系“操控王者”,日系“省油省命”,美系“厚道有力”,到现在这些标签都快成古董。电动化不过是汽车圈的新赌桌,智能化是新噱头,说不定未来最值钱是副驾驶的按摩椅和后排头枕升降。汽车市场是永动机,没有真正的赢家。新陈代谢从来不问你的感受,它只看你有多少钱、多少存款和多少不要命的勇气。

所以,回顾也好,缅怀也罢,说到底,不就是曾经的热销车现在修理厂排长龙,曾经的小众车却成了拍卖场明星?你曾经的梦中情车,十三年后也可能窝在知乎下面等人点赞说“车神在此,留名”。市场嘲笑所有花哨和古早套路,最后只剩“省心耐用”能活成传说。轮到下个十三年时,咱们还不是得一边骂着新车丑,一边咬牙买单?

毕竟,汽车是生活的打火机。只不过,有的人点燃了一支烟,有的人点燃了一生的分期贷款。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