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动力要上市了,招股价12.48元,对应发行市盈率32.87倍,顶格申购需要持有日均市值约40万元。把这些数字先放一边,先看它到底能不能在动力系统这条赛道上跑出头。
看起来挺有料。公司自称是智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线从电驱、电控、电机到三合一、多合一驱动总成以及高压电源,2024年动力系统出货量超过450万台。它已经量产800V SiC电驱平台,并装车于理想L系列、小米SU7等被贴上“高端”标签的车型,甚至宣称能实现5分钟补能400公里的快充体验。第六代电驱还计划兼容400V/800V/48V,并引入V2G功能,明显在押注未来平台化与高压路线的趋势。
业绩也有明显的成长轨迹:2021年营收约29亿元,2024年冲到161.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80%;净利润从2021年的亏损2.5亿元,转到2024年盈利9.36亿元,2024年同比增幅超过400%。毛利率从13%多提升到接近17%,2024年四季度毛利率也维持在16%左右,净利率约6%。在第三方供应商里,电控和电机市场份额均在10%左右,是第三方供应商中的第一名,总体仅次于自供整车厂的比亚迪,说明它在独立供应商阵营里已具备较强话语权。
但别被光鲜的数据冲昏头脑,风险也挺明显。公司应收账款加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超过66%,资产负债率比同行高出约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快速扩张的同时,营运资本压力和信用风险也在上升。下游整车厂普遍在价格上施压,如果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或存货去化不顺,公司的财务稳健性将受到考验。再者,发行估值虽然与同行相当,但上市后的股价并不等于“稳如泰山”——短期市场以炒作为主,破发或高波动都有机会发生。
为什么要盯着800V和多合一?因为把更多东西集成在一起能大幅减少线束、缩小体积、提高功率密度、降低热管理成本,这些直接关系到未来动力系统的竞争力。有研究预测,2025年国内800V车型渗透率可能突破40%,到2026—2028年,800V SiC与多合一总成可能会成为乘用车与商用车的标配。联合动力作为较早卡位者,如果能在量产稳定性和成本控制上持续领先,确实有成长空间。
那么普通投资者怎么办?短线参与者要意识到打新和短期波动的风险,我给这次打新评级偏中性,不建议抱过高期待。长期投资者要盯住四个关键信号:一是应收账款回收速度与逾期率;二是存货周转和产品结构,尤其高压平台在营收中的占比;三是毛利率能否稳定提升以及研发投入是否持续;四是与核心整车厂的绑定深度和订单的可见性。如果连续几个季度显示应收、存货改善,订单向高毛利的800V系列集中,那估值重估就有戏;反过来,就要提高警惕了。
我个人觉得,联合动力既有技术与客户资源的先发优势,也背负着快速扩张带来的资金和信用风险。换句话说,它既可能成为动力系统赛道的“黑马”,也有可能在行业内卷中被利润和应收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你看它是机会多于风险,还是风险压过机会?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算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