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安全,是理想汽车骨子里写就的基因,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这次MEGA 2024款的召回事件,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事情得从10月23日说起。当时,在上海一辆理想MEGA突发起火,消息一出瞬间引爆了网络。那天的热搜底下,评论的情绪不一,各种猜测都有,但理想汽车却没有等舆论发酵,反而一反常态的快刀斩乱麻,不等不拖,迅速启动了召回。8天后,理想发布公告:2024年生产的2月18日至12月27日期间的MEGA车型,因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可能导致安全隐患,需进行召回,涉及数量高达11411辆。你说,召回的数量不算小,但安全事故这玩意,真的容不得一点侥幸。
这事儿吧,很多人关注的是成本。理想拿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免费更换冷却液,外加更换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咋一似乎有点惊艳,毕竟问题的核心只是冷却液防腐问题,官方却给用户换了整个动力电池和电机控制器。这样的处置方法确实简单直接,但也映射了理想的一种彻底。如果你对电动车有所了解,就能秒懂这背后的“财力”到底得有多强,毕竟那块宁德时代的麒麟5C电池成本并不低,有传言整个更换成本逼近20万。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整批次车子都换了,这可是一万多辆财报的压力估计没小,但用户的心理倒是挺“得劲”。
不过这次理想显然不只打算押宝在一次更换上。所有召回车辆的核心部件质保直接延长到10年或20万公里,不管车主怎么折腾,甚至车都卖给别人了,这个权益都没得跑。为防止此类问题重演,理想还盯紧了各项技术的升级,云端预警、文字报警提示、车机Ecall等等应急措施一股脑安排上。细细一琢磨,理想干的活儿和那个买保险的逻辑一样,有事没事都给个安心。
翻看理想汽车的过往,还真不是头一次见这种风格。2020年时,理想针对部分理想ONE下摆臂球销的风险车辆启动过一次召回,一次性就解决了1万多辆车的潜在隐患。还有就是更早之前,空气悬挂的压力测试问题,也是迅速推了终身质保。这次MEGA事件处理,看起来有点套路,但这又恰恰是这个企业的风格:安全是底线问题,一碰到边就大刀阔斧的改。而且吧,值得注意的是,每次召回似乎都没啥负面影响,反倒是提高了用户对企业的信任感。你说神奇不?
在为这次召回拍板的会议上,据说李想并没有参与,最终的时候,他直接来了一句:“事故可能是万分之一,但生命只有一次。”这个表态吧,其实挺有力量,尤其对于一个以家用定位为主的车企来说,这样的果断和责任心的确让人眼前一亮。而企业内部的决策逻辑,也让人流露出几分钦佩。理想的管理层在开会时,明确指出安全隐患即便是一丁点概率,也必须不计成本地召回,这种价值观的坚定,确实有不少企业缺乏。
其实咱说安全是理想的基因,这话不是夸大其词。从成立起,理想就在产品理念里反复强调“安全至上”,它不是只说安全重要,过去的每次事件都在用行动表态。而这份稳妥,可能也是它在新能源车越来越拥挤的赛道里赢得口碑的一种“杀手锏”。
,这场召回的背后还有更深的行业解读价值。从技术到管理,这次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并非个例,反而是一种行业共性难题。造车,不只是资金堆出来的,是一整套复杂的软硬件系统,尤其是智能电动车,复杂的电子电气元件带来的管理压力绝非过去的燃油车时代可比。而挑战也意味着一定会犯错,谁都不是完美,能以最快速度识别错误并解决,其实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理想这次展现出来的体系能力放在整个行业里,都是稀罕物。事故发生第三天已经初步锁定原因,召回计划不到一天完成准备,流程显示出惊人的决策效率。但落到执行上,供应链的协调与售后服务的响应同样不能出问题,为了确保动力电池与电机控制器的产能跟上,理想直接与供应商重新单独搭建了产线加速生产,这种“临场应变”,其实不太容易。
理想用“体系能力+果断决策”完成了这场危机公关,其战略意义也不仅停留在解决事故隐患上。长期来消费者对安全的重视其实一直在上升,而理想这次的表现,则进一步印证了其在行业内的信任度,这对于新能源汽车这样的高竞争领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筹码。
咱们看汽车,新技术总是带来机遇,但挑战也必不可少,这一点新能源车企的压力感怕是比过去的传统车企更强。然而困难只是成长的一部分,企业在发展中不仅要技术创新,更需要浓厚的“长期主义”精神。理想在MEGA事件中的表现,既是对用户权益的负责,也为其未来发展打下了稳固基石。安全才是所有家庭信任的开端,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