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买了新能源车,谁不盯着续航表看?可这续航公里数像风中的杨树叶子,今天飘一飘,明天又飘一飘,掉得人心慌慌。咋搞的?刚充完电,一抬头看表,心里美滋滋——怎么又掉了八九公里,是不是电池该哭了?大伙是不是感觉,这数字比自家体重还不稳定?有时候满电能120公里,有时候就102公里,难道是晚上多吃了点,车也胖了爬不远了?这事儿其实不是电池说了算,而是续航显示模式在捣乱。搞清楚“标准”和“动态”这两个坑,才能不被数字吓出三高。
说句实在的,打工人买车,不就看个里程能不能撑回家吗?结果厂商给你来一套花活,仪表盘上数字说变就变,真让人一脸懵。好多车主都有这种体验:刚提车,兴冲冲地去兜风,一看满电续航,爽歪歪;没出三个月,数值缩水得比存款还快,心里咯噔一下,以为自己遇见了传说中的“电池衰竭”。踏实的朋友还真特地跑去售后店闹一闹,生怕下个月就进维修站。其实冷静点查查资料,多问几句小哥,你会发现——这一切,只是屏幕上的数据把咱们逗乐了罢了。
先聊聊设置,那些刚摸新能源车的朋友别害怕。每辆车都有一套“小九九”:可在系统里选是显示剩下的“里程”(比如100公里),还是电量百分比(比如85%)。想露脸还是看实用,自己拍板。再接着,你得定“续航里程计算方式”。这个环节其实才是决定能走多远“数字”的玄机所在。选“标准”,仪表盘就是个小铁憨憨,不管外面刮风下雨,天冷天热,电池状态好坏,通通不管,就死磕标称值。厂里说你能跑120公里,无论你怎么开,加速还是刹车,每次充满都给你显示120公里。用完一半,看表准准的60公里,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很能省,每次都绝对挺住。
大家知道这“标准”为啥是这个样子吗?这数字本质就是个实验室出来的产物。放着电池在恒温箱里,路都平得能打乒乓球,司机踩油门像踩棉花,风一丝没有,空调也算是摆设——这样的环境下,电池当然牛逼地能走远。但谁家上路能有这么舒服的条件?城市里早晚高峰红绿灯就是性子急,冬天一上车没开空调跟进冷宫似的,夏天干脆开成烤箱。正常人谁会按照标称方式开?所以实际开起来,标准模式不过就是个美好幻想。
说“动态”,这个玩意有点意思。它跟上班迟到的打工人一样,时刻盘算自己的能耗和状态——满脑子都是上次路况,喝了多少油,跑了多少红绿灯,天气冷了热了,空调当没当命用。背后是厂家的算法在帮着你算,每天都悄悄根据你的驾驶习惯来微调“还能跑多远”。譬如你早上喜欢通勤开快车,晚上开空调听音乐。动态模式就会根据你最近那周花掉的电量,等你下一次充满电时,把续航修正为:大哥你最多跑75公里,别飙了,剩下就是推车了。
有人说,这玩意智能得像家里小孩偷吃冰箱里的牛奶,头天还剩半盒,第二天就没了,还说是给小猫喝的。继续怼一句,动态模式真心靠谱多了,因为它不会跟你玩“画饼充饥”的把戏,能开多少说多少,电池剩多少查多少,不藏着掖着。从实用角度讲,跑高速、更香,市区通勤也踏实,反正比看虚头虚脑的标称数值强。打个比方,标准模式是纸上画马,动态模式就是下田扛锄头的。
你问我,选择哪个?我说,谁家还分得清标准和动态的那一套?只要你懂了,这就是个参考,家里人问车还能跑远不远,你就跟他们说这两种模式像两幅眼镜,看清楚了,心不慌,钱包也不慌。对了,顺便提醒句:平时习惯豪爽加速、空调开足的朋友,有可能明明电池还没咋用,续航就掉得跟人头发似的。“你开车的样子,是续航的‘减肥秘方’”,有网友评论,可不是瞎说。
聊到这,一些心细的朋友开始惦记技术背后是不是“坑人”,厂家是否在搞“虚标”。这个问题搁20年前汽油车还真有点可能,当年手动挡踩得欢,油表照样调皮。有了智能算法后,油老虎变“续航小能手”,车主能看到自己的驾驶风格直接影响表上的数字,比天天数钱还明确。厂家敢把两套显示模式公开地给你选,算是诚实的一种了。但要是哪个品牌死活只让你用标准模式,这里给你留个问号,也是可以怀疑一下——是不是有点虚?
其实打开天窗说亮话,“续航”这事儿和人减肥一个道理。天天盯着表看,心里越看越焦虑,该吃还是要吃,该跑还是要跑。行业里不少专家都建议:平时用车,没必要纠结数字,关键是懂得用方式。比如,不急不躁,开得稳一点,空调节省着开,电池消耗自然慢慢就稳住。你乱飙、乱加速,续航当然“减秤”快了。就像上个月还有120公里,这个月变104公里,你说气人不气人?没啥,一切正常。汽车其实没坏,只是你开法变了。
回想我们小时候骑自行车,谁会量能蹬多少米?成年人开新能源车倒是讲究得很,看表、算里程,精确到个位数。俗话说,有啥别有病,没事别瞎着急,续航数字有点变动是生活调味品。大家可以把对续航的焦虑当成一种娱乐,每次刷新数字就是一种“开奖体验”,中奖了高兴,没中继续等下次充电机会。
要不说现在的汽车厂商爱做表面工作,看着高大上,其实里面全是算法的“柴米油盐”。大家若真心喜欢看真实数字,不妨就用“动态”模式,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剩余电量掌握个大体方向。标准模式嘛,看着开心,别太当真。开新能源车,续航变化,跟天要下雨一样,你担心也下,人家不担心也下,能撑多久,靠的是自己怎么开。
最后多说一句,新能源的路上,总会有点新鲜玩意儿坑爹或者助力我们,智能算法和续航模式不过是生活的调味料。你问车子还能跑多少?不妨下回出门走上一圈,看看动态算法有没有骗人,然后回来留言和我们一起交流,谁知道下回又不变个花样。到底是数字忽悠人,还是我们自己被数字耍了?大家不妨聊聊自己“续航心跳”的故事,是怕不怕续航变短,还是无所谓,反正目标是“到家”。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