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特斯拉不行了结果是太行了,销量逆势增长凸显市场对品质安全的关注,而其他车企的销量大幅下滑暴露出行业潜在危机

第36周新能源汽车销量,吓我一跳。大多数品牌电动车销量都凉了,跌幅普遍超过20%,有几家甚至腰斩了,跌幅超过40%的老大难都不少。就在这大家哀声惨淡的时候,特斯拉竟然冲上1.43万辆,环比上周涨了14.4%(样本有限,主要靠官方销量数据估算)。朋友跟我说:你看,特斯拉还能顶多久?我心里嘀咕,他们不会真不行吧?但数据摆在这儿,市场确实给他们点了个赞。

前段时间,一位修理厂的师傅跟我聊:那些新造车品牌,说的订单十几万,卖出去几个算几个,是真的虚胖。这话听着狠现实,但也确实反映了市场的一个现状。车卖不出去,订单估计也水分不少,我倒想知道,这些厂家的真实库存到底有多少?你们觉得,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操作在背后?

都说特斯拉不行了结果是太行了,销量逆势增长凸显市场对品质安全的关注,而其他车企的销量大幅下滑暴露出行业潜在危机-有驾

电动车的动力优势其实我在圈里听过无数遍,电机踩到底就爆发最大动力,跟燃油车需要逐级攒劲完全不是一回事。说白了,电机像是手里握着一把开关枪,轻轻一按就乱飞子弹,燃油车反倒像风琴吹气,要一个劲儿才能催出来。有人笑我:你这样的比喻怪怪的。嗯,生活中没开过真车的也不好懂。可是很多消费者就是没搞明白这点,尤其年轻人一拿到车,就试探加速,一不留神出事故。销售那边有人告诉我,事故率跟电机高爆发力有直接关系,消费者没惯是主要原因。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上个月在北京一家TESLA维修处,技师分享一个小观察——有用户因为过度依赖智驾辅助,没注意路况,差点撞了大车。其实智驾说到底就是L2级别,是辅助,不是万能。这事儿官方已经说了,3月份那起事故后管理部门明确表态,切割了大家对所谓自动驾驶的幻想。但在网红视频里,倒是天天见人开着车玩手机,甚至有人还说开车睡觉,这宣传是不是有点夸了?智驾这事,我总觉得它像是个穿着华丽外衣的辅助司机,能帮点忙,但还不能替你全包,现实远比宣传复杂。

都说特斯拉不行了结果是太行了,销量逆势增长凸显市场对品质安全的关注,而其他车企的销量大幅下滑暴露出行业潜在危机-有驾

还有个奇怪现象,外观设计上的隐藏式门把手,本来大家看着挺酷,谁知道冬天冻起来,人按了半天打不开。听同行说,有车主因为按门把手冻裂手指,结果救援也麻烦。听说有关部门可能要禁掉这种设计,安全才是头等大事。这让我想到,汽车不是手机,新鲜感不能摆第一,尤其是关系生命的东西。谁造的车,如果浮夸到忽略安全,那市场迟早得翻脸。

说到价格和成本,我心算了一下特斯拉Model 3的使用成本。假设平均续航450公里,电费0.6元/度电(估算),算下来一公里电费大约0.013元,跟燃油车百公里7升油比,电费明显便宜。如果一度电只跑9公里的传言是对的,那特斯拉这性价比就崩了,我没细想过这数字有没有特别的测算标准,可能只是个个例,但也提醒大家不要盲信传言。

同价位的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 3很常被拿来比较,实操层面差别挺明显。小鹏的智驾据说是本土调教更适合国内路况,但我这边接触的用户反映,偶尔会卡顿或者反应不够灵敏;而特斯拉的则是更激进,但就是靠谱些。你说,这谁更适合普通消费者?其实我是不敢给唯一答案,毕竟路况和驾驶惯各异。各位有开过两款车的,感受咋样?

都说特斯拉不行了结果是太行了,销量逆势增长凸显市场对品质安全的关注,而其他车企的销量大幅下滑暴露出行业潜在危机-有驾

之前我说电动车企业普遍被吹上天了,可能有点大,其实他们内部也在调整战术,开始收敛浮夸的宣传了。市场不是铁板一块,最近事故频频,消费者的怀疑也正常。我一度以为这种降温只是短期,但仔细观察供应链变动和工厂放缓产能扩张,现在看来可能是新常态,企业心态得调整。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行业内部究竟会怎么走,真没谁能说清楚。

供应链那个事儿,说白了,像是做饭,你手头有好的食材才能做出味道地道的饭。电动车的核心部件,比如电池和芯片,一旦供应跟不上,车品质和交货期都跟着遭殃。特斯拉靠自己掌控产线和供应链,这就像厨师自己种菜采摘,原材料更放心。而很多新造车,更多是靠市场砍价拿散货,质量和稳定性没法跟特斯拉比。是不是有点像做饭,食材新鲜,你做饭才好吃?

至于YL特供车型割韭菜的传言,我觉得这波销量飙升背后可能有点水分,毕竟市场上谁愿意告诉你真吃亏?但未来两个月之后,割韭菜结束,销量表现是否依旧稳健?这段先按下不表。

都说特斯拉不行了结果是太行了,销量逆势增长凸显市场对品质安全的关注,而其他车企的销量大幅下滑暴露出行业潜在危机-有驾

有人问我:你说特斯拉卖得好,是质量真的有保障吗?我的回答是,质量和安全肯定有,但不是完美无缺,毕竟那么多事故也不是空穴来风。但它至少没有像某些新造车那样忽悠消费者,用简单的包装骗订单。市场自然用销量和口碑做裁判,这很好理解。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有些消费者买车,不只看数字和参数,更关心用车的真实体验和感觉?我认识的一个车友,微信头像是辆特斯拉,说他开着车那稳稳地踏实劲儿,反倒比自己之前开的燃油车舒服多了。可这话感受又多主观啊。

都说特斯拉不行了结果是太行了,销量逆势增长凸显市场对品质安全的关注,而其他车企的销量大幅下滑暴露出行业潜在危机-有驾

新能源汽车会不会真的到了一个降温期?或者说,这算不算行业正常的回调?真期待接下来厂商们别光顾着吹牛,要真下点功夫解决问题。毕竟一辆车,不只是买回家那么简单,它还要陪我们走很多年。你们呢?最近开电车,碰到啥让人又爱又恨的小细节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