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正处转型阵痛期,股东为何押注万亿激励而非保守经营?

特斯拉正处转型阵痛期,股东为何押注万亿激励而非保守经营?-有驾

第一章:阵痛刺骨 —— 三季度财报里的 “坏消息”

特斯拉的 2025 年三季度,像杯加了冰的苦咖啡。

凉得透底,苦得烧心。

1. 利润跌得比股价狠

财报数字砸出来那天,华尔街一片叹息:

归母净利润 13.73 亿美元,同比降 37%,连着第三个季度下滑;

汽车主业毛利率 15.4%,刚踩线就跌破市场预期;

连靠监管积分赚的钱,都少了 44%。

“关税吞了 4 亿,原材料还在涨价。”CFO 在电话会上解释。

但股东们更清楚,核心问题藏在增长里。

2. 卖车的 “老本行” 慢了

前三季度累计交付 121.71 万辆,同比才涨 3.26%。

美国市场更尴尬,三季度交付 16.2 万辆,增速只有 3%。

要知道,这还是靠《通胀削减法案》到期前的抢购潮撑起来的。

“以前是别人追着特斯拉跑,现在比亚迪、蔚来都快追上了。” 有经销商吐槽。

3. 新技术 “远水救不了近火”

FSD V14 还困在 L2 + 阶段,中国车主因为落地慢都开始起诉了。

Optimus 机器人更别提,量产要等到 2026 年底,比原计划晚了半拍。

挪威主权基金直接投了反对票:“短期看不到回报,风险太大。”

换别家公司,早开始砍研发、缩成本了。

特斯拉偏不。股东们反而掏出了万亿筹码。

特斯拉正处转型阵痛期,股东为何押注万亿激励而非保守经营?-有驾

第二章:押注未来 —— 两大赛道藏着 “翻身牌”

保守经营能活下来,但活不久。

股东们要的不是 “苟活”,是下一个十年的 “江湖地位”。

而马斯克手里的两张牌,全在 “秘密宏图第四篇章” 里。

1. AI 芯片:砍项目不是认输,是换刀

8 月突然叫停 Dojo 芯片时,外界骂声一片。

“马斯克又半途而废了?” 质疑声没停过。

直到三星 165 亿美元的代工合同曝光,大家才懂:这不是放弃,是换了把更快的刀。

马斯克在 X 上直言:“AI5 和 AI6 芯片足够用,分散资源才傻。”

这步棋有多妙?

AI5 芯片由台积电代工,先在台湾造,再迁到美国;

AI6 交给三星,性能比 Dojo 还强,成本却低了几个量级;

几千片 AI5 堆成的 “Dojo 3”,训练效率比老方案高 10 倍。

“以前是拿着钝刀砍树,现在直接上电锯。” 行业分析师评价。

这芯片不只是给 FSD 用的,更是未来机器人、自动驾驶的 “大脑”。

2. 人形机器人:10 万亿美元的 “新饭碗”

汽车业务的天花板肉眼可见,但机器人的江湖才刚拉开序幕。

马斯克早放了话:Optimus 能创造 10 万亿美元收入,比汽车业务还能打。

这话不是吹牛,量产计划已经排到了 2027 年:

2025 年先造 1 万台,在自家工厂练手;

2026 年每月产能冲 1 万台,开始对外卖;

2027 年每月 10 万台,单价降到 2 万美元。

“一台机器人顶 3 个工人,一年就能回本。” 东莞的工厂老板算了笔账。

从工厂搬运到家庭护理,Optimus 的用武之地多到数不清。

特斯拉的未来,根本不在 4 个轮子上,而在两条机械腿上。

特斯拉正处转型阵痛期,股东为何押注万亿激励而非保守经营?-有驾

第三章:不选保守 —— 收缩才是 “死路一条”

股东们不傻,没人愿意拿真金白银打水漂。

他们比谁都清楚:保守经营看似安全,实则是慢性死亡。

1. 电动车江湖 “不进则退”

现在的电动车市场,跟武侠小说里的武林大会一样。

比亚迪一年卖三四百万台,蔚来、小鹏在智能驾驶上紧追不舍。

要是特斯拉把钱省下来 “止血”,不投 AI 和机器人:

半年后 FSD 可能被小鹏 XNGP 超越;

一年后 Optimus 会被中国机器人公司抢了先机;

三年后,特斯拉可能从 “行业标杆” 变成 “过气网红”。

“保守就是等死,激进还有活的希望。” 巴伦资本直言要支持激励计划。

2. 转型阵痛是 “必经之路”

哪家科技公司转型没挨过揍?

苹果当年从电脑转手机,连续四年利润下滑;

微软从 PC 转云服务,股价躺平了十年。

特斯拉现在的阵痛,不过是转型的 “常规操作”:

砍 Dojo 是为了集中资源;

利润降是因为投了芯片和机器人研发;

交付慢是在调整产能,为未来铺路。

“现在省下 100 亿研发费,明年可能少赚 1000 亿。” 长期股东老李说。

3. 万亿激励是 “绑定马斯克的枷锁”

有人说股东疯了,给马斯克送钱。

其实这是最聪明的一招:把马斯克和特斯拉绑死在一条船上。

这方案里藏着三个 “紧箍咒”:

市值要从 1.5 万亿爬到 8.5 万亿,分 12 级台阶,每步都要站稳 6 个月;

不光要市值高,还得完成 2000 万辆交付、100 万台机器人等硬指标;

解锁的股票不能随便卖,要把马斯克的持股比例提到 25% 以上。

“他要是完不成,一分钱拿不到。这哪是激励,是给马斯克上了十年枷锁。” 小股东调侃。

特斯拉正处转型阵痛期,股东为何押注万亿激励而非保守经营?-有驾

第四章:资本容忍 —— 为什么愿意等十年?

75% 的赞成票,本质是资本对转型的 “耐心投票”。

这种容忍度,不是凭空来的。

1. 方案设计 “把风险降到最低”

股东们敢赌,是因为这赌局 “输得起”。

马斯克拿不到钱的概率,比拿到钱的概率还大:

12 个目标里,只要有一个没完成,对应的酬劳就没了;

市值要连续 6 个月达标,靠炒作根本没用;

就算前几阶段达标拿了钱,后面完不成,前面的也没法兑现全部。

“这方案像个‘反向对赌’,风险全在马斯克身上。” 法律专家解读。

2. 机构股东 “算清了账”

虽然挪威主权基金投了反对票,但更多机构在算 “长期账”。

贝莱德、先锋集团没公开表态,但用脚投了票 —— 三季度没大规模减持。

他们的账很简单:

要是成了:8.5 万亿市值,是现在的 5.6 倍,股东赚翻;

要是败了:马斯克一分钱拿不到,公司也没损失,大不了换条路走。

“就像花 10 块钱买张彩票,中了拿 56 块,没中也不心疼。” 分析师打了个比方。

3. 马斯克的 “过往战绩” 给了底气

没人愿意给庸才赌未来,但马斯克有 “前科”。

当年说要造电动车,没人信,现在特斯拉成了行业老大;

当年说要搞可回收火箭,被骂疯子,现在 SpaceX 估值超 2000 亿。

“他以前吹的牛,基本都实现了。这次说不定也能成。” 有股东坦言。

董事会更是直接放话:“马斯克走了,特斯拉可能找不到第二个掌舵人。”

特斯拉正处转型阵痛期,股东为何押注万亿激励而非保守经营?-有驾

第五章:江湖启示 —— 阵痛里藏着 “新生”

投票结束那天,马斯克站在 Optimus 模型旁说了句话:

“短期的痛苦,是为了长期的自由。”

这话不只说给特斯拉听,也说给所有在转型里挣扎的企业。

1. 对特斯拉:转型是 “换赛道” 不是 “换方向”

特斯拉从来不是 “汽车公司”,而是 “科技公司”。

现在的投入,都是在为下一个赛道蓄力:

AI 芯片是 “大脑”,管所有智能设备;

机器人是 “手脚”,切入万亿级市场;

FSD 是 “神经”,连接汽车和机器人。

等这些技术成熟,特斯拉会变成一个 “智能生态帝国”。

2. 对行业:保守的 “陷阱” 比激进的 “风险” 更可怕

看看手机行业就知道:

诺基亚保守,死守功能机,最后消失了;

苹果激进,押注智能手机,成了市值第一。

科技行业的逻辑永远是:要么引领变革,要么被变革淘汰。

“特斯拉的选择,给所有科技公司上了一课。” 某车企 CEO 说。

3. 对普通人:阵痛里藏着 “机会”

Optimus 量产会解放工厂工人,让大家不用再干重复的体力活;

FSD 普及能减少交通事故,让出行更安全;

AI 芯片的突破,会让智能设备更懂人类。

这些看似遥远的目标,其实都藏在现在的 “阵痛” 里。

“现在骂特斯拉烧钱的人,十年后可能正靠它的技术享福。” 老李笑着说。

特斯拉正处转型阵痛期,股东为何押注万亿激励而非保守经营?-有驾

第六章:终局猜想 —— 十年后的特斯拉江湖

没人知道十年后会怎样。

但能确定的是,股东们押注的不是马斯克的 “嘴”,是他的 “手”。

是能把 Dojo 换成 AI6 芯片的果断,是能把机器人从图纸变成产品的执行力。

要是赌赢了:

街上跑着特斯拉 Robotaxi,不用司机也能安全到家;

工厂里全是 Optimus,工人只需要坐在办公室监控;

FSD 成了像水电一样的基础服务,人人都用得起。

要是赌输了:

马斯克白干十年,一分钱没拿到;

特斯拉退回汽车公司的定位,继续跟比亚迪竞争;

但至少,它试过了,没在保守里后悔。

“你不怕输吗?” 有记者问马斯克。

他指着 AI6 芯片的模型笑了:“怕输的人,从来赢不了。”

江湖路远,从来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总有一群人,愿意为了更遥远的光,忍受当下的黑暗。

特斯拉的转型阵痛,正是未来的曙光。

这万亿豪赌,赌的不是钱,是人类对智能时代的向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