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光1873亿元,网红汽车彻底炸雷了

曾被贴上“网红汽车”“世界级对手”标签的那家瑞典出身、背靠沃尔沃与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如今像被吹爆的气球,慢慢瘪到看得见骨架。

开场就留个悬念:280亿美元市值蒸发到16.89亿美元,折合约1873亿元人民币化为乌有,这是一场经营失误,还是资本泡沫的必然破裂?

从起点说起。

2017年,沃尔沃和吉利联手把这枚品牌放到全球化棋盘上。

早期靠高颜值设计、海外血统和社交媒体的热度,拉来了“网红”光环。

2019年在成都建厂,次年铺开线下门店,2020年又猛增40家“空间”,那段时间销量攀升到一万台,外界把它和小米式营销相提并论。

2021年更上一层楼,近3万辆交付,一片欢腾,2022年赴美上市,市值曾冲到280亿美元,投行对其全球翻盘抱有期待。

剧情转折来得迅速。

2024年一季度,交付骤降40%,营收回落到3.453亿美元,净亏损2.74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全球卖出超过3万辆,但营收14.23亿美元的背后,是11.93亿美元的净亏损,亏损幅度扩大119.4%。

国内市场更像个大黑洞:上半年在中国仅售出69台。

直至十月,上海最后一家直营店关门,官方说法是把线下改为线上销售,表达方式听起来像是换了套话术继续活着。

资本层面,危险信号更刺眼。

纳斯达克按照5550(A)(2)规则,连续30个交易日股价需高于1美元;长期低于该水平后,交易所发出严重警告,要求在2026年4月29日前整改,否则可能退市。

资产负债表也糟糕至极:截至2025年6月底,总负债79.09亿美元,资产36.43亿美元,资产负债率达到217%。

跌光1873亿元,网红汽车彻底炸雷了-有驾

中途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在6月投入约2亿美元并重夺控股权,持股提升到66%。

这是救火还是添柴,市场看法不一。

行业观察者和普通消费者的声音互相交织。

有人评价这是过度强调品牌形象、忽视本地化执行的代价;有的专家指出,早期全球化野心与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运作脱节,最终被更擅长本土化的对手挤出局。

网络上流传的调侃声也不少:把海外光环当作万能钥匙,却忘了中国市场更喜欢接地气的产品与服务。

在一次简短对话中,某位汽车圈老将对记者说:“当年它像明星出道,光鲜又不接地。现在回到现实,明星也需台下的功夫。”另一位前消费研究员补充:“资金可以救一时,但用户不会被包装长期留住。”

这场起落提出几道开放性问题:品牌与产品哪个更重要?

快速扩张和稳健经营之间,该如何取舍?

对中国市场的理解,究竟需要怎样的本地化策略?

更贴近现实的是,资本市场的短期逻辑,会不会经常把那些有潜力但失控的企业推向深渊?

结尾回到最初的疑问:当曾经的“网红车企”变成了拿着180天竞技的挂牌公司,是战略失败,还是一次被资本放大的必然?

留下一句让大家参与的话题:在一片爱买概念、讨厌平庸的市场里,下一场翻盘,应该靠产品、管理还是资本注入?

大家怎么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