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前三季度营收4458亿元,纳税328亿元,亏损33亿元,这话听着热闹,但里面有好几层门道,接下来我把事儿讲清楚,让你知道钱从哪来、税在哪里、亏得怎么回事,以及时间点是怎么走的。
2025年1到9月,吉利控股集团把账单摊在桌面上,营收4458亿元,这数字够吓人,但归母净利润却是亏了33亿元,报告期内交了328亿元的税费,这几个数字同时存在,让人眉头一拧。
车卖得多,销量是硬指标,1到9月累计销量295万辆,比去年同期多了29%,新能源卖得特别猛,159万辆,同比增长68%,第三季度单季破百万,达102万辆,增长28%,在十家大厂里,吉利这增速排第一,累计销量第三,仅次于比亚迪和上汽。
营收比去年涨了9.51%,多了387亿元,毛利润825亿元,整体毛利率18.5%,但四项费用合计598亿元,销售244亿、管理125亿、研发225亿、财务3.8亿,利息费用47亿并非小数目,这些支出把利润压得紧紧的。
还有一项猛料叫“资产减值损失”,今年前九个月就是125亿元,比去年多了70亿,这一条直接把账面利润掀翻,利润总额从去年大幅下降到58.57亿元,下降71%,报告期净利润25.19亿元,但少数股东损益高达58亿元,导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成-33亿元。
税务现金流也挺直观,前三季度合计缴税328亿元,同时收回税费返还94亿元,企业直接纳税里企业所得税缴了33.38亿元,税金及附加75.92亿元,两项合计109.3亿元,这些钱是现金流出,也影响了公司账上的感染。
资产端和负债端到9月底的数据也摆在那儿,资产7603亿元,比年初多了5.05%,股东权益2395亿元,少数股东权益1065亿,属于母公司的1330亿,负债5208亿元,资产负债率68.50%,比年初稍微降了点儿。
把吉利和几家同行放一起看,上汽资产9424亿,股东权益3553亿,负债5871亿,资产负债率62.3%,比亚迪资产9019亿,股东权益2584亿,负债6435亿,率是71.35%,而吉利的归母净利为-33亿,这一项跟比亚迪的233亿、上汽的81亿对比起来差距明显。
结构上,吉利旗下品牌门类多,国内外混杂,既有吉利、领克、极氪,也有Volvo、Lotus、Polestar、Smart、LEVC,这些品牌和资产一起构成了复杂的资产表和权益分布,也埋下了资产减值的触发点。
说回时间线,关键信息节点是2025年10月31日吉利披露三季度财报,涵盖的是2025年1月1日至9月30日的经营数据,这期间销量、营收、费用、税费和减值损失都发生并计入了这份报表。
具体到数字上,九个月销量295万辆、营收4458亿元、毛利825亿元、四项费用598亿元、资产减值125亿元、利润总额58.57亿元、净利润25.19亿元、归母净利-33亿元、纳税328亿元、税费返还94亿元,这些数字像一列火车车厢,连在一起但各自有重量。
现场感上,这家公司在市场上卖车卖得起劲,新能源表现尤其亮眼,但账面上有大额减值和分配给少数股东的利益,导致归母口径亏损,这种财务上的错位让报表看起来矛盾重重。
从现金流和税务角度看,缴税328亿是实打实的支出,同时也领到94亿的返还,这说明公司在税务上有较大的往来和筹划动作,税费发生在报告期内,也是影响利润和现金的真实因素。
费用端里研发225亿是在下赌注,销售和管理又各自占了很大份额,这些投入和支出同营收增长并行,短期看是压缩利润的主因之一,但从常理上也属于企业扩张和投入的表现。
资产负债率接近69%,资产7603亿、负债5208亿,这说明公司杠杆不是极高,但也需要注意流动性和偿债节奏,尤其是在出现大额减值的时候,资本端和负债端的平衡变得敏感。
比较同行的缴税和利润,可以看到吉利缴税规模与营收体量相匹配,但归母净利为负这一点在排名里显得突兀,和比亚迪、上汽、长城等相比,吉利在利润分配上出现了特殊状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