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一则消息震动汽车圈:哪吒汽车原CEO张勇被曝已身在英国。此时距离其卸任仅4个月,而这家曾登顶新势力销冠的车企,正深陷三大工厂停摆、经销商集体维权、员工降薪50%的至暗时刻。从“15万车主追捧”到“40万用户恐成弃子”,这场崩塌背后,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淘汰赛的残酷真相。
核心爆点:五组数据撕开造车泡沫
1. 财务窟窿:3年亏损183亿,比烧钱更可怕的是“烧错钱”
负债黑洞: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累计亏损超183亿元,短期借款达43.17亿,现金储备仅剩28.36亿,资不抵债警报拉响。
战略失误:2023年盲目押注哪吒S、哪吒GT等高端车型,研发投入超30亿却月销不足千辆,错失比亚迪掀起的“油电同价”转型潮
2. 销量断崖:从“月销1.2万”到“单月110辆”的死亡曲线
B端依赖后遗症:效仿北汽新能源主攻网约车市场,2022年15.2万辆销量中60%来自B端,C端用户心智始终未建立
断崖式暴跌:2024年销量同比暴跌40%,2025年1月国内零售量仅110辆,桐乡、宜春等三大工厂全面停工
3. 经销商起义:300家门店的“血泪控诉”
全款打水漂:二十余家经销商代表曝光,按厂家要求支付数百万全款却未收到一辆车,部分门店遭银行追债起诉
三大泣血诉求:①赔偿8个月运营损失;②返还未发车款项;③恢复40万车主售后服务,直指企业信用体系崩塌
4. 供应链崩盘:从“中国速度”到“修车无门”
车主变“弃儿”:哪吒S车主曝增程器损坏后无配件更换,被迫当“纯电老头乐”;售后体系瘫痪致维修周期超3个月
债转股博弈:134家供应商被迫接受20亿债权转股权,光刻机配件等关键供应链仍处断供状态
5. 员工绝境:3000人讨薪背后的“造车难民”
生存危机:2024年10月起全员降薪50%,在职员工到手薪资不足3000元,社保断缴、股权认购金未退还
研发团队瓦解:2000人技术团队锐减至200人,智能驾驶部门整体裁撤,专利资产估值暴跌80%
幕后真相:三重致命伤摧毁“销冠神话”
1. 战略迷失:张勇的“北汽路径依赖症”
命名即诅咒:张勇主导的“哪吒”品牌虽具记忆点,但过度强调低价策略,导致品牌溢价能力归零
B端毒瘾难戒:沿用北汽新能源的政企采购模式,2023年C端占比不足30%,错失家庭用户市场
2. 管理失控:创始人回归难挽狂澜
方运舟的“救火悖论”:2024年12月创始人重掌CEO后推出六大改革,但全球化战略遇阻,泰国工厂因欠薪停工
权力暗战疑云:张勇与方运舟同为合工大同学,2018年“交接班”埋下治理隐患,战略分歧加速崩塌
3. 资本反噬:IPO执念催生的“庞氏困局”
烧钱换估值:三年融资超200亿却未建立核心技术壁垒,L4级自动驾驶等“故事”难掩三电系统依赖外购
上市梦碎连锁反应:2025年港股IPO搁浅触发对赌协议,投资人集体撤资致资金链彻底断裂
深度解析:哪吒之死给行业的三大血泪教训
教训一:没有C端忠诚度的销量都是泡沫
比亚迪用DM-i技术构建家庭用户护城河时,哪吒仍在用“每辆补贴5000元”拉网约车司机冲量
教训二:高端化不是改个名字涨个价
理想汽车用“冰箱彩电大沙发”重塑用户体验时,哪吒GT却因“超跑造型配塑料内饰”遭群嘲
教训三:创始人必须掌握核心科技
蔚来砸200亿自研换电体系,哪吒却连增程器都要外购,最终被供应商“卡脖子”
#话题引爆#
① “40万哪吒车主何去何从?你的车还能修吗?”
② “张勇该不该为崩塌负责?投票预测哪吒能否翻身!”
(设置选项:A.战略全错必须背锅 B.资本寒冬大势所趋 C.看方运舟能否找到接盘侠)
当张勇在英国思考人生下一站时,桐乡工厂门口举着“还我血汗钱”标语的经销商们,正在用手机拍摄最后一条维权视频。这场崩塌没有赢家——供应商的应收款化作废纸,员工的股权变成空气,车主的爱车沦为电子废铁。哪吒用183亿买来的教训,给所有新势力敲响丧钟:当潮水退去时,裸泳者连遮羞布都来不及找。
“造车不是请客吃饭,光靠神话撑不起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