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先坦白个事儿,每次把车开进地库,我心里都跟打鼓似的,默默念叨:千万别是那种反人类的“夺命回旋镖”式坡道,也求求了,别给我留个“骨感美”爆棚的车位,得里外里倒腾个七八遍,恨不得把后视镜都掰折了才塞得进去。
成年人的世界,糟心事儿够多了,停车这件小事要是能直接外包,我愿意按秒付费。
所以啊,当我瞅见星途EXEED最近这次OTA升级的清单,老实说,我那双因为长期盯盘而略显浑浊的眼睛,瞬间就放光了。
尤其是那个叫“记忆泊车”的功能,这玩意儿简直是给所有被停车难逼疯了的司机们,递上了一颗速效救心丸。
你寻思一下那个画面,以后开车回家,到了地库入口就可以直接拍拍屁股下车,让你的宝贝车自己哼着小曲儿,溜溜达达去找那个你专用的“老窝”,半道上还能自动绕开那些不讲武德、骑线停车的邻居。
这种体验,怎么说呢,就像你养了个既懂事又能自己认路的电子宠物,还不用铲屎,高级感瞬间拉满。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
类似的功能,小鹏几年前就在捣鼓,而且实话说,玩得还挺溜。
星途这次敢把它当成王炸甩出来,显然是做了点功课。
关键点在于,人家的宣传稿里提到了“跨室内外、跨多层”的超长路线记忆能力。
这就有点意思了,不再是那种“出了我家地库就失忆”的限定皮肤,而是能从小区大门口一路给你自动驾驶到地下三层的“全能保姆”。
这一下,实用性就从“锦上添花”直接飙升到了“雪中送炭”的级别。
不过,咱也别高兴得太早,这玩意儿实际上路到底是“老司机”附体,还是“路障”成精,还得真刀真枪拉出来遛遛。
毕竟,从工程师的电脑屏幕到现实生活中各种妖魔鬼怪横行的停车场,中间隔着的,可是无数个“马路杀手”。
要说这波升级里,真正让我觉得星途是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出点真经的,是那个听起来有点玄乎的“指尖随心泊车”功能。
说白了,就是让你在中控屏上跟玩游戏似的,拖着个虚拟小车,想停哪就划拉到哪,角度还能随便掰。
这功能简直就是为那些没有划线车位的老破小、或者是放飞自我的露营地量身定做的“神器”。
它解决的不再是“停不进”这种低级痛点,而是“怎么停得更体面”这种高阶需求。
这是一种颗粒度极细的用户关怀,让你感觉工程师是真的下过地库、体验过生活的。
你以为这就完了?
星途这次好像是把工程师的“脑洞”和用户的“槽点”一锅端了。
那个“离车便捷泊入”,专治各种狭窄车位,你可以先下车,然后气定神闲地看着它自己往里钻。
还有“循迹智能脱困”,专门拯救那些一头扎进死胡同,倒车技术约等于零的“小白”们。
最逗的是那个“车内对外扩音”功能,行车的时候,一句预设好的“感谢礼让”,文质彬彬地解决路怒症;停车等人,来一段“我在这里”的趣味音效,社交属性拉满。
官方给的场景是挺和谐,但咱们心里都门儿清,这功能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下次再碰到加塞的,一句“我佛慈悲”送过去,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不过,作为一名“挑剔”的博主,我也不会光唱赞歌。
那个听起来“高大、年轻、充满能量”的“首搭Carmind AI大模型”,咱就得打个问号了。
现在造车的,要是不提个大模型,简直不好意思开媒体沟通会。
可实际上呢?
有些所谓的“大模型”,可能就是穿了个新马甲的语音助手。
就跟街边那些挂着“艺术总监”头衔的Tony老师似的,听着挺唬人,剪出来的头可能还是那个老样子。
Carmind AI这颗“奇迹”的种子,到底能不能开出花来,还得看它在实际应用中,能不能真的提供点超越传统语音助手的深度理解和主动服务,别到头来只是多了个陪你尬聊的APP。
总的来说吧,星途EXEED这次OTA升级,确实给人一种“士别三日”的感觉。
它不再是单纯地堆砌功能,而是真的开始弯下腰,琢磨怎么用技术去解决用户在真实用车场景里那些鸡毛蒜皮的痛点。
从一个横冲直撞的“技术直男”,开始变得有点“体贴入微”那味儿了。
毕竟,智能汽车这玩意儿的进化,最终比的不是谁的屏幕更大,谁的零百加速更快,而是看谁更能把冰冷的技术,揉进热乎乎的生活里。
这一次,星途显然是朝着这个方向,狠狠踩了一脚油门。
至于这脚油门下去,究竟是冲上了高速,还是仅仅在泥潭里溅起了更大的水花,那就要看广大车主们用脚投票了。
我反正是准备搬个小板凳,坐等好戏上演了,你们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