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国家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一纲领性文件,首次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国家智能制造重点方向,已经过去了十年时间。
十年间,发展指引不仅要求汽车制造商关注技术研发,也逐步扩展到整个汽车产业在标准体系建设、道路测试规范制定、示范应用推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等的多个方面。
就在政策大力推进的态势下,赶在“十四五”发展目标达成前,汽车制造业将对“智能网联”的广义理解,集中呈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AI时代”。
9月17日晚,当吉利银河M9开到了杭州奥体中心的舞台上,当这款大六座SUV的形象在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的描述中变得鲜活,当一串串字节从大屏幕中呼之欲出……连贯的画面就集结成了一份吉利银河递给AI时代的答卷。
将这张答卷舒展开。
卷首,是吉利银河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收官之年,基于“两个蓝色吉利行动”的兑现;卷尾,是吉利银河全面迎接“AI时代”的到来,对汽车这一交通工具于物性层面作出的“新”定义。
卷首至卷尾,又呼应上了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经在宣布“两个蓝色吉利行动”之时的表态:“在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明白承前启后的战略重要性。我们既要保持传统核心能力的优势,比如传统机电能力优势、传统品质控制优势、成本控制优势等等,又要开创新的革命性优势。比如,人机交互、无人驾驶、中央计算、换电充电基础设施、能源管理、智能出行、工业互联等等。”
所以,吉利借助吉利银河之口,就是讲述了一个技术与用户之间“价值对齐”的故事。而吉利的故事名字又与吉利银河M9的产品立意相互契合:AI时代的新汽车。
显然,故事藏了两条主线,一条与“AI时代”相关,另一条与“新汽车”相关。
或许在目前大多数汽车制造商的视角中,趋附AI时代的造车方式,只是需要在传统的车辆机械基底上装上电池、车机、摄像头或激光雷达等。
不否认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用户对于智能汽车的体验感,但不排除往往又会因为路线设定的局限性,导致技术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被锁止在“单车智能”阶段,以至于在车与车(V2V)、车与路(V2I)、车与云(V2N)、车与人(V2P)的通信层面上存在不同等级的割裂感。
割裂感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在“软件定义下限,硬件定义上限”的AI造车时代,之于众多参与者而言,打一场堆砌硬件配置的短期“军备赛”,远比筹备一场优化软件逻辑的长期“战术赛”要更简单,看上去也要更热闹——即使一辆智能汽车最基本的功能体验、可用性和竞争力,很难触及这台车所能达到的最高性能天花板。
所以下限的宽度决定着上限的高度,下限纵向延展的过程又是难而正确的过程。
却是这种“难而正确”,被吉利嵌进了迎合AI时代的造车思路中。从一开始,吉利就在按照往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一个能源节点,一个数据采集器,一个生态空间的打造目标上去推演技术逻辑。
逻辑的底层,就是由“智能吉利2025”战略拆解来的“一网三体系“:计划通过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卫星星链等科技新基建,打造一张“智能科技生态网”,以此为AI时代的新汽车构建技术基座。
从2021年战略发布,到2025年战略即将收官。五年的时间里,吉利的基座打好了吗?
算力上,吉利联合阶跃星辰、千里科技、星纪魅族、时空道宇等科技生态伙伴成立的星睿智算中心2.0,综合算力达 23.5 EFLOPS,稳居中国车企算力第一;算法上,吉利星睿AI大模型体系与阶跃星辰多模态大模型进行了深度融合;数据上,吉利积累了10T的token数据、40B的汽车领域垂类数据,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核心支撑。至此,吉利在包括算力、算法和数据在内的AI“三大引擎”上均争取到了领先身位。
而在卫星星链方面,自9月9日那一次吉利星座卫星发射后,加上在轨试验星,吉利星座累计在轨卫星增至52颗,即将完成64颗卫星组网,除南北极外,全球任意地表实时无缝数据通信。按照规划,吉利星座一期将部署72颗卫星,计划于2025年内完成。
虽然这个数字相比美国SpaceX星链的低轨卫星数量仍有差距,但要明确一点,在星链的密集布局下,卫星发射的窗口已经越来越难找。
从上述维度去看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的吉利,那些过去做下且已经实现的,不仅让吉利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完成全域AI布局的企业,也让吉利形成了AI时代下造AI汽车的AI体系能力。
当这种体系能力被体现到吉利银河M9上,是车辆搭载了全球首个可大规模上车的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内置行业领先的端到端语音技术并提供类人的语音交互能力;是车辆搭载了同级独有的AI数字底盘,凭借扭矩分配算法,兼容4秒级破百的爆发力和4L级百公里馈电油耗;是车辆搭载了全球独创的“星睿AI云动力2.0”控制系统,充分融合全车高精度环境感知数据与海量云端数据,让动力实时匹配场景;是车辆搭载了行业领先的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5方案,可以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城市无图NOA以及全场景泊车。
这些获益于AI时代的产品力被交付到用户手中,自然就组合成了用户可感知到的“新汽车”。由此,在吉利所讲述的故事主线中,便又分出了一条吉利银河M9与“旗舰平权”高度相关的故事支线。
17.38万元-23.88万元的售价区间,融汇全球“审美最大公约数”的设计风格,同级最优的88.3%得房率,独有的双腔远端气囊,成功挑战行业首次同一电池包连续六大魔鬼串行试验的神盾插混专用电池,经路特斯团队大师级调校后的底盘,30英寸6K一体式天际屏,27扬 Flyme Sound无界之声……
这些理应出现在更贵的车型上的配置,都是吉利银河M9对“旗舰平权”主张的诠释,紧密围绕着“价值重构”和“体验颠覆”,既打破了过去由传统豪华品牌建立的“高价=高端”的固有等级阶级,也让消费者有机会用更合理的价格享受到跨越式的产品体验,并从中受益。
这种“旗舰平权”更通透的意义,不就是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如此“内卷”,却又充满活力的根本原因嘛。
以“9”为极,在吉利银河M9的补入后,吉利银河当前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品谱系。
以“9”为“吉”,自吉利银河M9之后,带有吉利明显标签的“AI时代的新汽车”边界,越来越难被定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