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卖六万八,我差点以为听错了,旁边的纯电版居然卖七万。五菱这是在干什么?价格定得如此接近,几乎是在明着告诉用户:别纠结了,两种技术,你看着挑,我奉陪到底。
很多人没看懂五菱宏光这波操作。在微面这个基本盘里,大家都在为怎么从油车过渡到电车挠头。同行们,比如长安和瑞驰,还在小心翼翼地推着纯电版本,生怕走错一步就满盘皆输。结果五菱倒好,直接把桌子掀了,燃油、纯电、增程三种动力方案,像上菜一样齐刷刷摆在你面前,让用户自己动筷子。这种做法,在如今这个热衷于给消费者上课的汽车市场里,简直是一股清流。
你去看那台新车,外形几乎没动,还是那个你我再熟悉不过的方盒子模样。前脸的大灯,竖直的尾灯,加上熏黑的轮毂和后视镜,一切都像是在说我还是那个皮实耐用的工具车。车身尺寸也分毫不差,长宽高依旧在四米五左右,轴距两米八五,坐人拉货两不误。这种不变,恰恰是五菱的聪明之处。它在告诉那些老用户:放心,你们习惯的一切都还在,这依然是你们最信赖的伙伴。
真正的变化藏在车壳子底下。坐进车里,一块八英寸的屏幕算是跟上了时代,旋钮换挡和那个平底方向盘也多了点现代感。座椅嘛,还是织物的,但多了USB和Type-C接口,前排车窗也支持电动升降了。这些改动谈不上豪华,甚至有些吝啬,可每一项都改在了最痒的地方,不给你多余的,但你需要的,它都给了。
好戏在动力系统上。燃油版还是那台经典的1.15升发动机配手动挡,主打一个省油耐用,跑山路跑工地,心里踏实。纯电版就有点意思了,75千瓦的电机配32.6度的电池,续航300公里,和老款一模一样,连升级都懒得装一下。五菱的潜台词似乎是:纯电就这样了,城市里代步送货足够,想要更多?那看看我旁边这位。
这位旁边的,就是增程版。用一台1.5升发动机当发电机,电机功率和纯电版一样也是75千瓦,电池却给了两个选项,18.8度和20.5度,纯电能跑101到110公里。这是微面市场的头一遭。以前大家觉得增程技术过渡一下就好,没必要放在这种工具车上。五菱偏不,它精准地抓住了那群想用电车省钱,又被充电桩和冬天续航打骨折的用户痛点。
增程版和纯电版几乎一样的价格,这才是最绝的一招。它不是技术自信,而是对用户心理的精准拿捏。五菱根本没指望靠增程技术大杀四方,它是在用一个几乎没有成本差异的选项,给那些充电不便、担心冬季掉电的用户一个无痛过渡的方案。等哪天充电方便了,或者电池技术突破了,这些人自然会转向纯电。这个思路,太接地气了。
说白了,如今的微面市场已经不是增量市场,而是存量搏杀。大家都在抢别人的饭碗。五菱的三条路并行策略,本质上是对中国复杂的地理和经济环境的一次精准划分。在北方寒冷、充电桩稀少的地区,增程版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南方城市充电网络发达,纯电车型自然是推广重点;而在广大的三四线城镇,那台朴实无华的燃油版,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是最可靠的选择。
五菱不再替用户做决定,而是把选择权彻底交还给用户。这在当下这个技术为王、厂商热衷于定义用户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它深刻地理解,对于那些把车当成生产工具的基层用户来说,花里胡哨的功能远不如因地制宜的可靠性来得重要。这种经营方是,才是真正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智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