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汉EV停在斯德哥尔摩的街头,不远处是沃尔沃的展厅。几个金发碧眼的小哥绕车拍照,一边聊着动力,一边用翻译软件问我‘这车怎么选配?’你站在这画面里,很难相信在你的家乡,有人会说这玩意‘开出去掉价’。”
如果你有幸坐在那个挪威小镇的咖啡馆窗边,看着MG4电动穿梭而过,旁边是C级奔驰和大众ID.3。你会不会也好奇一句:
“如果我是中国车主,这时候该自豪,还是该怀疑人生?”
国产车在国外卖爆,这不是营销号口嗨。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585.9万辆,连续位居世界第一。数据没骗人——比亚迪在欧洲的月销比特斯拉还要高一些。更别提在南美、东南亚、西亚、中东,奇瑞、吉利、上汽的销量曲线,能逼疯做报表的老会计:不是普通的长,而是直线飚升。
你可以用大白话把这个情况总结为:“中国车已经名副其实出口杀疯了。”但你往国内转头,却听见小区大爷边修脚边吐槽:“国产车就是修修补补、花里胡哨,还不如买合资。”甚至有人觉得,贵,是国产车在国外的唯一优势,质量好不好还是玄学。
明明你会在伦敦的高档区,看到唐EV被当作“身份标签”。明明你会在阿联酋土豪朋友圈里发现,奇瑞的老掉牙SUV也能穿金戴银。怎么一到家门口,这车就成了“垃圾”?
要分析这坎,得先理清几个事实。
第一,认知的“时差”很可怕。普通人获取车的信息,永远跟实际性能和市场表现滞后好几年。就像我一个刑警朋友,总觉得好车得看“大三件”,但他上次懂“三大件”这个词还是2010年。十几年前,的确有一批国产车——钢板薄,安全性差,堆配置但底子不硬。比如那个2005年陆风X6欧洲碰撞只拿1分的尴尬,德国媒体直接调侃“像纸糊”,生生把中国车牌子在欧洲做成了瓜子壳。但到了2024年,比亚迪、奇瑞、MG在海外不仅安全合格,甚至几个新车型拿下国际设计大奖。我有时候怀疑,同样一批“国产车垃圾论”在国内流传的时间长度,都够人家在海外换两代了。
专业角度能佐证变化。比如比亚迪海豹EV在英国售价约41万人民币,已经不比奥迪A4低;MG4在英国,单月销量一度压过大众ID.3,拿下“物美价优评语”,根本没人拿“山寨”说事。你跟欧洲年轻车主聊智能座舱,他反而会问中国车是不是比本地新车配置高。这场跨时代变迁,就像老公路上的临时标志牌:你看见了已经晚了,变化早在你没驾照时就开始。
第二,“品牌=面子”的中国逻辑,很难用性能和数据说服。在国内,大众对汽车的认知一直赶不上产品升级。比如你跟叔叔说,“国产新能源汽车续航700公里、自动驾驶比特斯拉准”,他大概率以为你在做PPT。他信的,还是真皮座椅、德系氛围。至于车机交互还是那句口头禅:“国产车能行吗?不是小毛病多吗?”
我见过不少客户,预算充足,试驾国产新能源后一脸满意,但被亲戚一句“国产牌子掉价”,立刻投奔合资车。你如果问他们配置、动力、维保,他们多数懒得了解,全靠社会标签来决定选车。车,是他们的社会名片,“不掉面子”优先级远高于“高配置、低价格”。国产车品牌,仍然被不少人贴上“低端”的旧标签,这种认知和新产品之间的代沟,比年龄还难跨越。
当然,抛开情绪看数据,国产汽车早已“质变”。我和同行聊过,他们大多认同:十年之内,国产车从核心零件到整体安全性,已经实现了高跳跃。只不过,这个事实在自家小区的闲聊里,还没能让八九成中国人“接受”。如果说这算是国产车的尴尬,那只能祝它们“出口转内销”的口碑进度赶快跟上。
顺嘴提一句,所谓“质量不行”的论调,也常常不自知过时。偶尔听人说“国产车掉链子”,其实说的是上一代技术。现在的国产新能源车,智能座舱、自动安全、续航、防腐材料已经大步追上德系日系,甚至部分维保成本还更低。有些出口车型在当地获得的零部件适应性评分甚至比老牌合资更高。这让人有点联想到,早年国产手机被嘲笑“低端”,到后来成了欧洲市场的心头好,变化来的,就是这么悄悄又突然。
当然,现实总有一些黑色幽默。比如国产车在国外售价更高,配置反倒阉割了不少。你以为出国能体验“满配宝座”——结果人家订车的斑马线检测,是选配,还不如国内单车价。有时候想想,不如给国内用户先体验一把“欧洲标准高冷版”,不再拼“堆料”,也许反倒更能体现核心竞争力。
说了这么多,国产车的“垃圾论”有其历史惯性,有其面子文化冲击,也有信息壁垒在作祟。每个看法背后,既有个人投射,也有社会刻板。谁的认知能与时俱进,谁就少走弯路。国产车的发展,也许正是给国人上了一课:你以为的低端,也许已经是别人眼里的创新高端。
最后,不装权威,不给死结。国产车到底是不是“垃圾”,是化石印象还是实际体验?你会怎么选:相信大数据和国际口碑,还是坚持亲情圈的购车偏见?倘若有一天,你站在柏林街头,开着国产新能源,旁边乘客问你:“中国造的车,好在哪里?”你准备怎么答——用事实,还是用面子?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