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
日产卖楼背后:一场汽车业的生存逻辑变革
那栋矗立在横滨港边的玻璃幕墙大楼,曾经是日产全球霸业的象征。如今,它以970亿日元的价格易主——买家是中国敏实集团与美国KKR组成的财团。
这笔交易最耐人寻味的,不是金额,而是模式。售后回租20年。日产依然在里面办公,却不再是它的主人。
拆开看三个细节。
财务层面。日产2025年一季度亏损6708亿日元。卖楼能带来739亿日元净收益。现金流压力下,资产变现是最直接的选择。
战略层面。电动化转型需要巨额投入。日产慢了半拍。如今必须集中弹药。总部大楼是非核心资产。出售它,换取转型资金。
行业层面。买方组合很有意思。中国零部件龙头+美国私募资本。这不再是简单的资产交易,而是全球产业资本的重构。
看看网友怎么说。“卖祖产过日子”——情绪很真实。“转型必付的代价”——认知很清醒。
更深一层想。
传统车企的黄金时代确实过去了。不是它们不努力,而是游戏规则彻底改变。电动化、智能化需要的前期投入,远超燃油车时代。当营收无法覆盖研发,卖资产就成了必然选择。
敏实这步棋很妙。既获得核心地段资产,又通过20年租约锁定稳定收益。更重要的是,借此深化与全球主流车企的联系。
日产的选择也很现实。面子重要,里子更重要。保住现金流,才能保住转型的机会。
这场交易像一面镜子。照出传统车企的困境,也映出中国制造全球化的新阶段。不再是简单出口产品,而是参与全球核心资产配置。
汽车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有人看到衰落,有人看到新生。日产卖楼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对所有人都是。
转型路上,每一步都算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