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召回,自动驾驶遇挑战,雷军如何赢回信任

小米汽车这次动静不小,十多万辆SU7得召回,很多人估计第一反应就是:小米不是一向说自己的自动驾驶很牛吗?怎么也出问题了?这事到底咋回事,雷军这关又要怎么过?

咱先把事儿理清楚。小米汽车去年才上市,交付30万辆,现在一次召回就得召回11.6万辆。这比例不小,对小米来说肯定不轻松。你说,小米一直标榜技术可靠、安全,但这规模的召回还是第一次。这是不是说明所有搞自动驾驶的都会遇到坑,还是小米压根儿没做好准备?咱能不能不光看热闹,也琢磨琢磨背后是不是有啥问题没说透?

这次召回说的主要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的极端场景识别不够。啥叫极端场景?比如前方有翻车的大货车,掉下来的障碍物,或者在那种施工区有密集的锥桶、突现的水马啥的,系统有时候不是看不见,就是反应慢。还有就是和大车会车、并行压线时,安全距离掌控不准,压根儿没有让驾驶员觉得安心。再加上类似分合流路段、车道线模糊、夜晚下雨好些场景,感知退化,系统跟车和横向控制又不够保守。总之,一旦驾驶员没能及时接管,风险就成倍放大。这些看着都是技术细节,其实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演变成事故。

说白了,小米这套自动驾驶,就是在能力边界上飘。正常场景下功能没啥问题,但一旦出现极端场景——哪个厂商都不敢拍胸脯说能保证没事。特斯拉不是也两次大范围召回?一次将近三十万辆,另一次160万辆,都还是老大难的问题:误触发加速、自动辅助转向不靠谱。这个行业谁敢说自己100%没事?自动驾驶,到了真刀真枪的路上,都是提心吊胆。所以,小米现在遭遇的挑战,跟特斯拉、蔚来、理想这些“天之骄子”,其实没多大区别。

小米的问题是:雷军品牌号召力太强,大家对他寄予厚望。造手机翻身、性价比第一,把“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也做做看。结果盛名之下,一旦出事,关注度就爆棚,压力也跟着来。尤其今年春季的那次致命事故,网上炸了锅,雷军一时间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这次召回,说白了,算是亡羊补牢,或许还能挽回点信心。但你看看网上,有多少人在讨论小米“自动驾驶不靠谱”?这种对信任的不断拉扯,才是真正让雷军头疼的事。

那现在问题回到消费者身上了:咱到底该怎么看自动驾驶?是不是人人都该等“更成熟”些再考虑上车?小米的算法,是靠软件升级处理问题,这也比较符合新势力一贯做法。OTA升级,远程推送一波新功能,把车变得更智能。但这事靠得住吗?技术是可以修补的,但信任一旦丢了,可不是一两次升级能补回来的。用户兜里有钱,选车的时候不会只看谁家便宜、谁家功能多。大事小事都压在雷军身上了,怎么扛过去,不是“勇气”就能解决的。

而且对小米来说,这次的召回不像那种发动机、三电系统坏掉,得大动干戈。主要是软件方面,不用像传统汽车那样一辆一辆返厂维修。但别忘了,小米这个规模已经算大了,全国上万家门店,每一个店能不能做到服务到位?召回之后,用户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安心的体验?哪怕只是一小撮人觉得不舒服,隔天就能在全网搜到负面消息,对品牌伤害可不小。

有些人说,自动驾驶这事早晚会成熟。小米就是撞到成长痛了,过了这道坎,未来仍旧可期。也有人说,这是典型的“新势力浮躁”,只想着抢市场,没考虑过技术沉淀和安全底线。到底哪种看法更靠谱?这事其实挺值得琢磨。

小米汽车召回,自动驾驶遇挑战,雷军如何赢回信任-有驾

前几年,智能手机厂商拼命卷配置,加功能是为了抢用户,但最后大家发现,性能过剩、体验雷同,谁还能靠个新功能长盛不衰?现在到智能汽车了,卷传感器、卷算力、卷所谓全场景自适应。可车不是手机,一出事就是人命关天。一旦车毁人亡,那可不是换个电池、修个屏那么简单了。自动驾驶不成熟,等于把安全和信任全压在软件更新和“产品经理”手里。你说,用户信得过吗?

事实上,小米的优势就是认错快、升级快。这回响应监管,干净利落,也算是行业新势力给大家立个标杆。但别忘了,召回不是免费蹭关注。OTA升级能修一次,难保没有下次。而且舆论也越来越苛刻。你技术透明、用户感知要正面,这种“天天发新品、天天升级”的节奏,真能让人心里踏实吗?

这不是雷军个人的面子问题。是小米汽车是不是能和产品口碑、品牌价值挂钩的问题。过去手机靠性价比,汽车靠“智能化”兜售未来。现在你碰了壁,能不能把这些技术吹得出来,硬得下去,是公司命运的分水岭。

小米汽车召回,自动驾驶遇挑战,雷军如何赢回信任-有驾

很多人其实是拿小米当特斯拉中国版看。可惜,特斯拉一路也是磕磕绊绊,马斯克脸都被打肿过多少次。小米这边,这次大召回,表面是技术问题,实际上就看你还有没有勇气去做行业里最难啃的骨头——安全和信任。雷军这关过不去,不止是小米汽车完蛋,整个中国智能汽车就得掉队。

再说更远一点,这次召回影响最大的是小米SU7的二手车残值和新增订单。原本小米号称保值率第一,车主觉得买了不亏。现在电视里一播,新闻一推送,还有哪个二手买家敢放心出手?新增订单也肯定受压,直接影响销售数据。雷军之前说这是小米创业最大的挑战,这话半点没夸张。这种信任裂痕,没法靠营销弥补,必须靠技术和实打实的服务修补。

其实这个行业里头,大家都知道,自动驾驶就是个技术竞赛,也是信任的博弈。小米这么快把L2推出来,本来是想抢智能汽车的头排风头。可行业本来就没人敢拍胸脯说全场景百分百安全。既然你出来卖弄智能,咱们用户、监管和舆论就要盯得更死。安全底线一点马虎不得,你不是只要把功能做得牛逼,还得让每个消费者心里觉得不怕。

这次事件之后,小米品牌肯定会有一阵子低迷。雷军能否稳住阵脚,快速响应、用扎实的升级和更大范围的测试去修复消费者信心,才是决定下一步走向的关键。不积极整改,不提高透明度,只会让下一次危机更早来临。

小米汽车召回,自动驾驶遇挑战,雷军如何赢回信任-有驾

到底这自动驾驶的路应该怎么走?现在这个时间点,技术是块宝,安全才是底线。再说白了,是不是你更新功能就能解决人命关天的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小米、特斯拉们要真正学会,不光做技术大牛,更要做好老百姓的安全守门员。说什么普惠智能、体验升级,再漂亮也不如一条命重要。

所以,这次召回不是小米的“一次教训”,而是所有造车新势力的真实镜子。雷军能不能扛过去,不止看他能不能认错、改进产品,更得看他有没有能力去重建用户的信任。这信任不是靠攻心营销来的,是所有事故后、每一个升级和服务里慢慢堆出来的。车轮上的生意,最后拼的还是人心和安全底线。

小米汽车召回,自动驾驶遇挑战,雷军如何赢回信任-有驾

小米这关怎么过?雷军自己心里估计比谁都清楚:这不是头一回,也不会是最后一回。但过不了,造车梦就只能是南柯一梦了。安全、信任和技术,一个都不能少。在这场智能汽车竞赛里,每一家都得交付自己的答案。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