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时销售说“这是4AT变速箱”,你是不是瞬间皱起眉头?不少车主都听过“4AT落后、油耗高”的说法,甚至把它当成选车“雷区”。但你知道吗,曾经的4AT可是豪华车的“标配”,如今也还在部分车型上坚守。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4AT变速箱:它到底是什么?为啥有人骂有人夸?买车遇到该选吗?
什么是4AT变速箱?用大白话讲透核心原理
先明确概念:4AT里的“AT”是自动变速箱的英文缩写,“4”代表它有4个前进挡位,简单说就是“能自动切换4个挡位的变速箱”。可能有人会问,挡位不就是挂挡杆上的P、R、N、D吗?其实D挡里藏着4个不同的齿轮组合,就像自行车的不同挡位,上坡用低速挡省力,高速用高速挡跑得快。
它的核心结构主要是“齿轮组+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是个关键部件,相当于“无物理接触的离合器”。踩油门时,发动机带动变矩器里的油液转动,再驱动齿轮组换挡,这也是AT变速箱平顺性的秘诀。和6AT、8AT相比,4AT的齿轮数量少,结构更简单,就像家里的抽屉,4个抽屉分类收纳肯定不如8个细致,但找东西也更直接。
早年间4AT是绝对的“香饽饽”,上世纪90年代的丰田皇冠、奔驰E级都用它,因为当时能做好自动变速箱的厂家不多,4AT的可靠性和平顺性在当时属于顶尖水平。就算到现在,很多老司机提到早年的4AT车型,还会说“开着真丝滑”。
褒贬不一:4AT的“硬核优势”和“致命短板”
为啥4AT能从“豪华标配”沦落到“被嫌弃”?先看它的短板,这也是被吐槽的主要原因。最明显的是“油耗偏高”,因为挡位少,发动机转速容易忽高忽低。比如跑高速时,4AT可能要保持3000转才能维持120km/h,而6AT只要2000转左右,转速高自然油耗就上去了,百公里多烧1-2升油很常见。
再就是“高速动力响应一般”,挡位少导致齿比间隔大,比如从3挡升到4挡时,转速下降幅度大,再加速时需要先把转速提上来,会有“动力迟滞”的感觉。另外,现在消费者都追求“挡位数量”,车企宣传时也爱用“8AT、9AT”当卖点,4AT自然显得“拿不出手”。
但4AT能坚守至今,必然有过人之处。首先是“可靠性拉满”,结构简单就意味着故障点少,齿轮组和液力变矩器的耐用性极强,很多十几年的老车,4AT变速箱从来没修过,这也是硬派越野车和工具车喜欢用它的原因。其次是“平顺性碾压部分变速箱”,液力变矩器的无接触传动,让换挡几乎没有顿挫感,比一些调校不好的双离合变速箱舒服多了。
还有“成本低、维修便宜”的优势,4AT的制造成本比多挡位AT低不少,搭载它的车型售价更亲民。而且维修起来也省心,外面修理厂都能修,换个变速箱油只要几百块,要是8AT变速箱出问题,维修成本可能要上万。
选车指南:这些场景下4AT反而更值得选
现在市面上还有4AT车型吗?还真有,比如部分硬派越野车(像Jeep牧马人部分老款)、低端商用车,还有一些日系K-CAR。那普通消费者遇到4AT车型该买吗?得看你的使用场景,这两类人可以考虑,其他人建议绕道。
第一类是“越野爱好者或工具车用户”。硬派越野时,变速箱需要承受大扭矩,4AT的简单结构反而更抗造,不容易出故障;工具车天天拉货跑烂路,可靠性比油耗更重要,4AT的维修成本低也能省不少心。比如很多货车司机就偏爱4AT车型,说“坏了好修,拉重货也不费劲”。
第二类是“预算有限的代步用户”。如果只是市区通勤,每天跑20公里以内,4AT的油耗劣势不明显,反而平顺性和可靠性很适合代步。比如早年的丰田威驰4AT版本,很多车主反馈“市区开着舒服,保养便宜,开5年没出过小毛病”。
但如果是“经常跑高速、注重油耗”的用户,建议直接选6AT及以上的车型,多挡位带来的低油耗和动力响应优势很明显。另外,现在10万元以上的家用车基本都不用4AT了,要是在这个价位遇到4AT车型,大概率是库存车或老款车型,谨慎入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