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慕尼黑国际汽车展上,宝马 iX3、比亚迪海豚冲浪、零跑等车型的 800V 快充、超 600 公里续航技术引发关注,而这些亮眼表现的背后,离不开 VCU(整车控制器)对整车高压架构及上下电流程的精准把控。本文将结合 VCU 整车控制核心内容,拆解高压架构设计逻辑、上下电关键流程及充电环节的特殊要求,揭示新能源汽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底层技术支撑。
一、上下电前必须明确的核心问题
在深入了解 VCU 控制逻辑前,需先理清两个决定整车安全与效率的关键问题,这也是 VCU 控制体系的基础。
1. VCU 控制高压控制单元唤醒的原因
车辆唤醒源并非单一,主要包括钥匙唤醒、慢充唤醒、快充唤醒、远程唤醒四类。由 VCU 统一接收这些唤醒源,再控制 BMS(电池管理系统)、MCU(电机控制器)、DCDC(直流转换器)、OBC(车载充电机)、AC(空调控制器)等高压部件控制器唤醒,核心价值体现在两方面:
系统管理与线束优化:VCU 作为 “中枢”,可实现整车状态统一监测与管理,避免多部件独立唤醒导致的协同混乱;同时减少低压线束数量,简化整车电路设计,降低故障风险,这一点在零跑车展展示的 “四叶草” 架构中也得到印证。
功能开发便利性:统一唤醒机制为 off 状态充电、远程预热、预约充电等实用功能提供技术基础,更能通过控制高压上下电及充电时序,从源头保障操作安全,比如比亚迪海豚冲浪的快充功能,正是依赖 VCU 对唤醒时序的精准控制。
2. 高压回路上下电前的安全要点
高压回路直接关系车辆安全,上电与断电前必须确保高压系统安全可靠,这也是所有车展新新能源车型高压控制设计的核心依据:
上电前:规避大电流与保障安全
防大电流损坏部件:电机控制器内置大容量电容(特性为通交流阻直流),若高压回路闭合瞬间无电阻限制,会因 “I=U/R” 产生超大电流,直接损坏高压部件。因此车展车型如宝马 iX3,在上电阶段都会通过 VCU 控制预充流程,避免电流冲击。
多维度安全检测:上电前必须完成三项关键检测 —— 高压互锁检测(判断高压线连接是否正常)、绝缘阻值检测(排查触电风险)、高压部件自检测(确认无禁止上电故障),三项均达标才能启动后续流程,这是所有新能源车型的统一安全标准。
断电前:保护部件与确保安全
避免继电器带载损坏:高压回路有大电流时断开继电器,会导致继电器带载工作,缩短寿命甚至粘连失效,无法彻底切断高压。因此 VCU 会先控制卸载电流,再执行断电操作,如大众 Cupra Raval 的下电流程便严格遵循此逻辑。
电容放电至安全电压:电机控制器电容需主动放电至 60V 以下(人体安全电压),才能断开高压回路负极,防止断电后残留高压引发危险。
规避反向电动势损害:电机运行时会产生反向电动势,高速运转时断电可能出现数千伏电压尖峰,击穿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电动压缩机等功率半导体器件,因此 VCU 会先控制电机降速卸载,再执行断电。
3. VCU 低压与高压原理图的核心作用
整车高压原理图,是理解上下电流程的关键载体,下图为高压示例:
二、拆解 VCU 整车上下电全流程
按下启动键至关闭要是,这个过程称之为上下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12 步上下电流程,这是 VCU 控制的核心操作,也是车展车型实现安全启动与关闭的底层逻辑,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条件判断与时间要求:
1. 上电阶段:按下启动,从唤醒到可行车的 7 步关键操作
步骤 1:VCU 唤醒与初始化
当钥匙触发 KL15 上电信号(或其他唤醒源激活),VCU 首先被唤醒并完成自身初始化,检测内部电路是否正常,为后续控制做好准备,这是整个流程的起点。
步骤 2:唤醒高压部件控制器
VCU 通过硬线或 CAN 总线,向 MCU、BMS、DCDC、DCAC(直流交流转换器)、TCU(变速器控制单元)、TMS(热管理系统)等高压部件控制器发送唤醒信号,确保各部件同步进入待工作状态,避免部分部件未就绪导致的协同故障。
步骤 3:整车低压状态与高压条件检测
VCU 对整车低压状态进行全面检测,同时确认各高压控制器初始化完成、无禁止上高压的相关故障(如绝缘故障、部件故障)。若满足上高压请求条件,进入步骤 4;若不满足,则持续在此步骤循环检测,直至条件达标或唤醒信号中断。
步骤 4:闭合负极继电器与反馈判断
VCU 发送闭合负极继电器的控制指令,同时设置时间阈值 t0,在 t0 内收到继电器闭合反馈(如位置传感器信号),则进入步骤 5;若未收到反馈,立即发送断开负极继电器指令,终止上电流程,防止继电器异常导致的高压风险。
步骤 5:预充与正极继电器控制
此步骤是上电安全的核心,VCU 会先控制预充继电器闭合,通过预充电阻限制电流,为电机控制器电容充电;当检测到 MCU 直流端电压≥电池包额定电压 95%(附件明确的预充完成标准),且时间未超过 t1,再闭合正极继电器,最后断开预充继电器;若 t1 内未达到电压标准,立即发送断开正极继电器指令,终止流程。
步骤 6:高压状态检测与部件使能
VCU 发送 DCDC、DCAC 使能命令,同时实时检测两者工作状态(如输出电压、电流是否正常)。若 DCDC、DCAC 反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入步骤 7;若反馈异常,则跳转至 “零扭矩状态”,终止上电,保障高压系统安全。
步骤 7:进入可行车状态
VCU 向 MCU 发送使能信号,同时点亮仪表盘 READY 灯,提示驾驶员车辆已就绪。此时若驾驶员挂挡并踩下加速踏板,VCU 通过发送扭矩控制或转速控制指令,驱动车辆行驶;若检测到下电需求(如钥匙断电、按下熄火按钮),则进入下电阶段的步骤 8。
2. 下电阶段:关闭钥匙,从零扭矩到 VCU 休眠的 5 步安全操作
步骤 8:进入零扭矩状态与 MCU 卸载
收到下电请求后,VCU 立即向 MCU 发送零扭矩控制指令,核心目的是让电机卸载、减速,避免带载断电。需满足四个条件之一才能进入步骤 9:电机转速<设定值 N、电机扭矩<设定值 T、母线电流<设定值 A、车速<设定值 V,或计时超过 t2(防止长时间无法满足条件导致的流程停滞)。
步骤 9:停止高压部件使能与状态检测
VCU 发送停止使能指令,关闭 DCDC、AC、PTC(加热器)、DCAC(控制高压转向助力、制动气泵)。需特别注意:DCAC 停止使能需等待车速停止后执行,附件明确此要求是为了保证车速较高时,仍有转向助力与制动助力,保障行车安全。只有确认各部件已停止工作、空调压缩机转速<设定值 Nac,或计时超过 t3,才能进入步骤 10。
步骤 10:断开正极继电器与高压放电检测
VCU 发送断开正极继电器的控制指令,随后监测 MCU 直流端电压:若电压≤60V(安全电压),或等待时间超过 t4,说明高压已释放,进入步骤 11;若未达标,则继续等待放电,防止残留高压引发危险。
步骤 11:断开负极继电器与状态确认
VCU 发送断开负极继电器指令,同时检测继电器状态:若确认负极继电器已断开,或等待时间超过 t5,进入步骤 12;若未断开,则持续发送指令或触发故障报警,确保高压回路彻底切断。
步骤 12:高压部件掉电与 VCU 休眠判断
所有高压部件完成掉电后,VCU 检测钥匙状态:若钥匙为 Off 状态,VCU 执行数据存档(如故障码、运行参数),随后进入休眠模式;若钥匙未 Off(如钥匙仍在 On 档),则跳转至步骤 2,重新唤醒高压部件,等待下一次上电请求。
三、充电流程与上下电流程的差异及注意事项
充电流程与上下电流程核心逻辑相似,但存在 4 点关键差异,这也是车展车型实现安全充电的重要设计:
1. 唤醒源与流程优先级差异
唤醒源变化:充电流程的唤醒源由 “钥匙唤醒” 变为 “充电信号唤醒”(如快充枪插入、慢充桩连接),VCU 优先响应充电唤醒信号。
双信号共存处理:当钥匙信号与充电信号同时存在时,系统强制执行充电流程,而非上电行车流程,避免充电时误启动行车功能。
2. Ready 状态插枪的特殊处理
若车辆已处于 Ready 可行车状态,此时插入充电枪,VCU 会先执行完整的下电流程(从步骤 8 到步骤 12),彻底切断高压行车回路,再启动充电流程,防止充电与行车高压回路同时工作引发冲突。
3. 充电时的部件使能限制
充电流程中,VCU 不会使能 MCU (行车相关部件),确保车辆无法进入可行车状态,从源头避免充电时行车的安全隐患,附件将此作为充电流程的核心安全约束。
4. 上下电过程的通用注意事项
附件特别强调两项通用原则,适用于所有场景:
电压顺序原则:整车上电必须 “先上低压、后上高压”(先唤醒低压部件,再启动高压回路);下电必须 “先下高压、后下低压”(先切断高压回路,再关闭低压唤醒),防止低压未就绪时高压启动,或高压未切断时低压关闭导致的故障。
继电器操作原则:高压上电 “先闭合负极继电器、后闭合正极继电器”,下电 “先断开正极继电器、后断开负极继电器”,通过合理的继电器操作顺序,减少高压回路冲击,保障部件安全。
四、车展技术与高压控制核心逻辑的呼应
慕尼黑车展上,各品牌车型的高压技术表现,本质都是附件中 VCU 控制逻辑的落地:比亚迪海豚冲浪的 800V 快充,依赖 “预充流程优化” 实现快速上电;宝马 iX3 的安全保障,遵循 “上电前绝缘检测”“下电前电容放电” 的附件要求;零跑的集成架构,仍是以 “VCU 统一唤醒与控制” 为核心。可见,附件中的 VCU 高压架构与上下电流程,是所有新能源车型技术创新的底层框架。
理解这套严谨的控制逻辑,不仅能看懂车展上的技术亮点,更能深入认识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的核心原理。你是否想进一步了解某一步流程的具体设计,或结合某款车展车型的实际表现展开分析?欢迎在评论区提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