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裂还是外力导致?比亚迪天窗破裂维权风波逆转
这么寸的事儿还真有?买了比亚迪,天窗好端端的就裂了,车主说是自爆,4S店说是外力撞的——这一来一回的,最后竟然来了个神反转。
天窗突然裂了,到底是谁的锅
广州新塘镇的比亚迪车主邱先生可真是倒霉透了,2022年买的唐DMi,才跑了一万多公里,7月8日晚上就发现天窗裂成了"蜘蛛网"。他第一反应就是拿手机拍照取证,从外边看是一条直线,从里边看整片玻璃全碎了,那模样像极了钢化玻璃的典型自爆现象。
你说这事儿奇怪不奇怪?车子好好停在小区里,没风没雨的,天窗就自己裂了。邱先生琢磨着,这肯定是质量问题嘛,赶紧联系4S店。结果人家售后人员一来,看了看现场,直接下结论:"外力撞击导致的,要么自己掏钱修,要么走保险。"
邱先生当场就不乐意了。自爆和撞击的裂痕能一样吗?外力撞击应该有个明显的撞击点,然后从这个点往外放射状裂开,可他这个天窗是均匀碎裂的,整片都是密密麻麻的裂纹。再说了,要真是被什么东西砸了,砸击点附近怎么着也得有点玻璃渣子吧?可他这天窗上干干净净的,啥都没有。
照片对不上号,越来越蹊跷
更让邱先生琢磨不透的是,4S店后来拍的照片跟他第一时间拍的照片根本对不上号。他自己拍的天窗裂痕相对比较轻,可4S店拍的照片里破损程度明显更严重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难道天窗还能自己加重破损程度?
邱先生越想越不对劲,坚持要求厂家福耀玻璃或者第三方机构重新鉴定。但4S店的售后经理直接回绝了:"每天卖那么多车,要是每辆都去鉴定,那还没完没了了。"这话说得倒是实在,但对车主来说,心里那口气咽不下去啊。
其实比亚迪车主遇到天窗自爆的事儿还真不少,有2022款汉DM-i车主投诉"正常行驶天窗自爆,天窗玻璃由内向外爆开",连4S店都确认是质量问题。这说明啥?说明这种事确实存在,不是个例。
突然变脸,车主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就在记者准备深入调查这事儿的时候,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记者联系比亚迪总部客服三个小时后,邱先生突然来了个态度大转变,说不用再关注这事了,甚至把记者的联系方式都删了。之前在社交平台发的那些维权帖子?全删了,一个不剩。
这操作让人看不懂啊。前一天还在据理力争,要求第三方鉴定,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算了算了,别管了"?这中间肯定发生了什么。
第二天,4S店主动给记者打电话了。一个自称技术经理的工作人员说话客客气气的:"我们已经按照车主要求,委托福耀玻璃进行鉴定了,结果确实是外力导致的,现在正在走保险程序。"
钢化玻璃的"天生缺陷"
玻璃无缘无故爆裂,主要原因是玻璃本身质量问题和外部环境因素。如果回火处理不当,就会留下隐患,使得玻璃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自爆。按照国家标准,每平方米钢化玻璃有千分之三的自爆概率,这个概率虽然不高,但架不住车多啊。
夏天气温高的时候,钢化玻璃自爆的概率还会大大增加。阳光直射、高温烘烤,玻璃内部的应力就容易失衡,"咔嚓"一声就裂了。这种自爆有个特点,就是裂痕比较均匀,不像外力撞击那样会有明显的撞击点和放射状裂纹。
维权路上的"潜规则"
最近比亚迪因为"知新卖旧"问题遭到数百车主联名维权,涉及24、25款车型,车主认为比亚迪隐瞒产品迭代计划,构成误导性销售。这说明比亚迪在处理车主投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争议。
从邱先生的经历来看,当车主和4S店对故障原因产生分歧时,最终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厂家手里。车主想要独立的第三方鉴定?不好意思,成本太高,时间太长,大部分人都撑不到最后。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你说是自爆,他说是外力,没有绝对的证据,最后还不是看谁的拳头硬?即便是天窗玻璃单独破损,保险公司一般也只承担70%的赔付,剩余30%需要车主自行承担。车主维权的成本和难度可想而知。
背后的产业链游戏
这整个事件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邱先生态度的突然转变。从坚持维权到主动放弃,从要求鉴定到删除联系方式,这种180度的大转弯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真相。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比亚迪过往质量与服务问题频发,发动机故障、影音系统故障、售后服务滞后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持续损害品牌形象。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类似的维权事件,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技术实力,更是企业的良心。
车主买车图的是什么?安全可靠呗。天窗莫名其妙裂了,不管是自爆还是外力,至少得给个让人信服的说法。可现在这种"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最后听我的"模式,真的合适吗?
你觉得邱先生这事儿,到底是天窗自爆还是外力撞击?这种突然的态度转变,背后又藏着什么秘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