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最近的新能源车市,大家都在卷、都在闹,但说实话,各种花里胡哨的营销谁还信啊?真要较劲起来,到底拼什么?更多人其实把赌注押在了硬核技术上。别的不敢保证,这一波上汽集团玩得有点狠,把重心全转到技术上了。
从产品到背后的故事,上汽这些月推出的新车,真的每款还有自己专属的“标签”。比如MG4矿石一般搞出半固态电池,直接让所谓高科技不再只是大牌的特权;智己LS6那个灵蜥数字底盘+超级增程,还真就让极客们眼前一亮。有意思的是奥迪E5 Sportback,德系豪华和端到端模型碰出新味道,荣威M7 DMH混动续航一口气干到2050公里,刚需家庭都能乐呵好几天不用充电;尚界H5靠华为坐舱和高阶智驾,科技座舱这一块直接拉满。至境L7则把扩展型MPV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谁家能比?
结果呢?市场整个嗅觉也变了。这些带“技术标签”的产品一上来就成热搜,不管你喜不喜欢,销量的曲线就是实打实往上走。订单像雪崩一样爆发,关注度直接爆表。说明啥,“核心技术”才是新能源车时代真正的杀手锏。噱头没用,还是得本事过硬。
想一下,车企卷职场那套根本变不了命运。最重要的不是仰望别人,而是得自己“动”起来:主动让好的技术流进产品、踏实打磨体系能力,而不是天天摆烂等机会掉下来。上汽这次是破局,也是重塑老厂新身段。
前年后半年他们干了些什么?果断调整内部结构,那种慢悠悠扯皮模式说拜拜,目标就是提升效率。如果还认死理守成,等内耗卷死了,早晚原地踏步。企业也是人嘛,不突破根系哪来的水分生长?
改革可不是嘴炮,今年数据有目共睹。归母净利润今年上半年跳了432%,10月整车卖了45.4万辆,比去年多13%。月销量连涨,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三条腿都快跑起来了。说白了,上汽算是甩脱传统的包袱,平台和管理方式都升级了,把资源集中到了未来的增长点上。
其实自己做车真像人生:总卡在容器里,不折腾就永远是那样,能力再强也没有用武之地。只有变了状态,才能创造价值,否则就是随波逐流。太多人羡慕别人一时的成功,却忽略了维持状态、保持成长才是关键。
再说回技术,上汽那库房里的玩意不少,现在终于学会怎么拿出来展示、一口气贴在新车上。以往就怕定位模糊,被用户嫌弃只会堆参数,现在直接建立技术护城河。三个维度很少见:智慧脑让自动驾驶玩到了行业前沿,商用乘用L4级“双牌照”绝对不是摆设,还引入大厂联手(OPPO、豆包等等),智能座舱体验肉眼可见变高级。健壮身更离谱,“零自燃”电池业界罕见,安全系统不是光靠被动防撞,是提前帮你避险,再难开的路况也能hold住。动力心,发动机热效率冲到46.3%,纯电续航直接给到450km,留着电焦虑不断的用户看了都冒汗。
这么一波升级,其实就是用最快的速度让每辆车都带着最新技术下线。不只是亮报表,更是补了企业骨头的钙,后续再炸出新产品也不会虚。每个车型,不只是个交通工具,而像一个生活新入口,谁还纠结配置?
有人说技术爆发一阵很简单,能长期保持才叫牛。这一点我非常认同,无论个人还是企业,你可以成功一次,但持续做对一点点,就能螺旋走高。不操心外部环境变什么样,持续发光是自己的最优解。
最后,看新能源下半场,全世界都盯着中国车企最近怎么卷。上汽这一招,不耍嘴皮子、不打价格战,直接核心技术“贴脸输出”,反而最有底气。到底他们这样的路线能不能撑很久,我跟很多人一样,心里没谱。不过,要是真靠技术一路飞奔,下一个爆款也许就在路上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