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深夜道歉!赠送20000积分,限时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

凌晨1点,小米汽车突然发了一封道歉信,把一款卖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推上热搜。这玩意儿号称能散热、减重、拉风,结果用户拆完发现:“就一打孔的铁皮?”小米直接认怂:没交付的车主可以退货,白送两万积分(约2000元),已提车的用户只能拿积分安慰奖。网友炸锅:“雷总,这波操作是怕我们集体退单吗?”

小米汽车深夜道歉!赠送20000积分,限时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有驾

小米SU7Ultra的碳纤维前舱盖,原本是冲着“纽北赛道基因”营销的。官方宣传图里,前舱盖上两个巨大的开孔,号称能导出气流、辅助散热,甚至能帮刹车降温。有博主实测时,直接搬出工业级鼓风机对着孔洞猛吹,结果发现:“气流根本没按宣传路线走,连张纸巾都吹不动。”

更尴尬的是,有车主拆开碳纤维版和普通铝制版对比,发现除了外壳材质不同,内部结构、螺丝孔位几乎一模一样。所谓的“双风道”设计,在量产车上变成了单纯的造型装饰。“这不就是给机盖打俩窟窿?我拿电钻自己搞,成本不到50块。”一位汽修店老板调侃。

小米官方曾强调,碳纤维前舱盖比铝制版轻了1.3公斤。但车主们算了一笔账:4.2万元选装费,相当于每克减重成本高达32.3元,比黄金还贵(当前金价约每克550元)。这1.3公斤对日常驾驶几乎无感知。“我拆了备胎能减重15公斤,还不用多花一分钱。”一位SU7车主在论坛吐槽。

选装数据却打了脸:小米SU7Ultra的锁单用户中,63%选了碳纤维前舱盖。大部分人的理由很直白:“帅就完事了,纽北同款开孔必须拿下!”提车后,有人发现雨天积水会从孔洞渗入机舱,官方紧急补发了排水塞,“花四万块还得自己通下水道”又成新梗。

小米汽车深夜道歉!赠送20000积分,限时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有驾

争议的核心,是雷军今年3月的一条微博。他最初写道:“碳纤维前舱盖改了内部结构,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散热。”12小时后,这句话神秘消失。网友翻出纽北赛道测试车的照片,发现那辆车确实有真实风道结构,量产车只剩外壳。

小米咬死一点:官网从没写过“轮毂散热”功能,雷军的微博不算合同条款。律师分析,即便用户起诉,大概率败诉。“小米怕口碑崩盘,还是掏了真金白银补偿。”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小米给的补偿方案简单粗暴:5月11日前下单的用户,没提车的可以免费换成普通铝盖,已提车的送两万积分(约2000元)。有用户算账:“省下4.2万,够买官方充电桩+全套脚垫+车载冰箱,还能剩一万多。”

另一批人坚决不退单。“我就冲着这俩洞买的,回头贴个灯带,夜间效果炸街。”一位95后车主晒出改装图:碳纤维开孔处加装蓝色LED灯条,评论区瞬间刷屏“求链接”。

小米汽车深夜道歉!赠送20000积分,限时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有驾

小米内部流出的信息显示,碳纤维前舱盖成本高到离谱。由于采用航空级热压罐工艺,每条生产线日产仅1件,良品率不足70%。对比劳斯莱斯同工艺碳纤维部件,小米的定价其实“亏本赚吆喝”。用户不买账:“你良品率低关我啥事?我又不是来投资工厂的。”

更狠的是供应商爆料:“铝制版前舱盖成本不到800元,碳纤维版算上损耗也不超6000元。”这意味着4.2万元选装费里,毛利率超过80%。网友总结:“这不是技术税,是颜值税。”

小米汽车深夜道歉!赠送20000积分,限时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有驾

在某个500人的SU7车主群里,补偿方案公布后彻底分裂。一群人在@管理员要求集体诉讼,另一群人疯狂晒改配成功的截图:“已换铝盖,省下的钱定了21寸轮毂+运动套件,真香!”

最戏剧性的是两位邻居车主:一位把碳纤维盖换成铝盖,拿4.2万选装了高阶智驾包;另一位坚持不换,理由居然是“开孔位置刚好能塞下华为Mate60当行车记录仪”。评论区神回复:“这波小米给华为带货了?”

(本文数据来源:小米官网公示信息、汽车之家SU7车主实测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查询系统公开文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