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销量榜公布时,从业20年的4S店老板老陈盯着手机愣住了,榜单前十名里,轩逸、朗逸、博越L三款油车孤零零地夹在一排绿牌车中间,像三个坚守阵地的老兵。 五年前,这个榜单还被卡罗拉、哈弗H6、CR-V等油车霸占着。 老陈的店里,上个月只卖出2台燃油车,新能源展台却挤满了试驾的年轻人。
10万以下:油车的“坟场”
吉利星愿以44,274辆的销量碾压全场,比轩逸(2.6万辆)和朗逸(2.3万辆)加起来还多。 这款6.88万起的小车,塞进了14.6英寸大屏和410公里续航,直接让飞度、POLO等燃油小车沦为“古董”,曾经月销过万的本田飞度,7月只卖出75辆。
五菱宏光MINIEV、比亚迪海鸥则用3万-8万元的价格,把燃油微型车清出市场。
20万级:性能碾压传统豪车
小米SU7的7月销量挤进前十,让BBA经销商坐不住了。 这款21.59万起的新车,零百加速2.78秒,而降价到18.6万的宝马3系,加速还在7秒级。 销售老李苦笑:“年轻人进来就问智驾功能,听说燃油车要选装倒车影像,转头就去隔壁试驾SU7了。 ”
35万+市场:油车最后的堡垒失守
问界M8以35.98万的高价杀入榜单,顶配卖到45万仍供不应求。 与之对比,奔驰E级、宝马5系月销勉强过万,全靠终端降价11万硬撑。
数据说话:燃油车靠“骨折价”续命
轩逸经典款落地价跌破7万,朗逸裸车价降至7.3万
凯美瑞、帕萨特等中型车优惠超20%,销量勉强站上10万辆
两年前还在嘲笑电车“跑不远”的网约车司机张师傅,如今开上了吉利混动。 “加满油能跑2000公里,接长途单再也不怕了。 ”比亚迪DM-i车型实测续航1360公里,把燃油车“一箱油跑800公里”的招牌砸得粉碎。
某汽车论坛的热帖一针见血:“30万的油车加速被20万的电车秒杀,40万的油车智驾被15万的电车碾压。 ”华为ADS高阶智驾已覆盖全国无图城市,而燃油车还在为“自动泊车是否标配”争论不休。
上海白领小林算了笔账:他的特斯拉Model 3每月电费200元,同事的雅阁每月油费1500元。 更扎心的是保养,电车基本免维护,而雅阁一次小保养就要800元。
网约车和低线市场
在河南某县城,充电桩仍屈指可数。 出租车公司王经理坚持采购轩逸:“跑一天就加一次油,省心! ”但他也承认,公司新采购的车里混动比例已超40%。
商用重卡和极端环境
黑龙江货运老赵的柴油重卡仍在零下30℃驰骋:“电动车冬天续航砍半,不敢赌。 ”但当地充电站建设规划显示,2026年前高速服务区将100%覆盖超充。
合资品牌降价保命
某大众4S店挂出横幅:“朗逸限量版7.18万开走! ”销售小吴透露:“厂家要求三季度清完燃油库存,明年重点推ID.系列。 ”
90后购车者小杨的发言代表了一批人:“油车机像老年手机,电车机才是智能手机。 ”他最终放弃父母推荐的凯美瑞,选择了搭载鸿蒙座舱的问界M5。 市场数据佐证了这种选择,90后新能源车购买占比达72%,其中60%将“智能座舱流畅度”列为第一考量。
二手车市场也在剧变。 车商老胡指着停车场里的燃油车苦笑:“去年收的奔驰C级,现在亏5万都难出手。 反倒是两年车龄的比亚迪汉,收来一周就被订走。 ”
全部评论 (0)